第187章 吊诡的痔疮(2 / 6)
要找个祖宗回来供着,给自己套上枷锁?”
他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决绝:“说到底,对臣而言,无自由,宁可死。这正妻之位,宁可空着,也绝不将就。”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让万历怔了半晌。
他自幼接受的是三纲五常的教导,何曾听过这般离经叛道的“自由论”?
但看着苏宁坦然自若的神情,再想到他那些打破常规的作为,年轻的皇帝忽然觉得,或许这正是苏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
“先生果然......特立独行。”万历最终只能如此评价,语气中却并无责备,反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羡慕。
望着皇帝若有所思的神情,苏宁知道,自己这“自由论”又在这位年轻君主的心中,播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
至于那些世俗的非议?
他从来不曾放在心上。
万历六年,朝局在张居正的铁腕掌控下,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般运转。
随着清丈田亩、一条鞭法等改革进入深水区,掌控天下工役、营造、矿冶的工部,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原有的工部尚书年老求退,这个关键位置的空缺,立刻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经过文华殿数次密议,旨意终于颁下:加苏宁工部尚书衔,兼工部右侍郎,总领部事。
这道任命,既在情理之中,又暗藏玄机。
情理之中在于,满朝文武,论及对工程营造、矿冶革新、器械制造的深刻理解与实际成效,无人能出苏宁其右。
他虽不在其位,却早已通过“大明超市”体系、淮南煤矿、当涂铁厂等一系列实绩,深度介入并实际影响着大明的工政。
由他执掌工部,实至名归,即便是最挑剔的科道言官,在“专业能力”上也难以提出异议。
然而,玄机就藏在这“专业”二字之中。
任命出自张居正的授意,也得到了万历皇帝的认可。
但张居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只给了苏宁“尚书”的职位,却并未依照惯例,给予其“入阁参预机务”的资格。
这意味着,苏宁被牢牢地限定在了“技术官僚”的范畴内。
他可以调动资源去开矿、修水利、改良器械,为改革提供更强大的物质支持,但他无法进入帝国真正的决策核心??内阁,去参与最高层面的人事任免、政策制定与战略方向的抉择。
这是一种精妙的平衡与压制。
张居正需要苏宁的才干与那股打破陈规的锐气,来为他的改革注入更强大的实干动力,尤其是在开源敛财,夯实国方面。
但他也深知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