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以倭治倭(6 / 6)
,这分明是开疆拓土,宣扬国威的旷世功业!
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尽管年幼,也被这接连的捷报冲击得心潮澎湃。
他握着龙椅扶手的小手微微用力,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红晕。
他看向自己的老师张居正,眼中充满了询问与震撼。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
作为帝国的实际掌舵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两场胜利意味着什么...………
不仅仅是大明海疆的彻底安宁,更是国威的极度振奋,以及………………
苏宁个人声望与权势的急剧攀升,已然达到了一个令他都需正视的高度。
他出列,面向御座,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为这场争论定下了基调:“陛下,苏总督此二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重山之捷,断倭寇之根本;九州之胜,扬大明之国威!此乃陛下励精图治,上天庇佑之兆!臣
以为,当立刻明发天下,宣示此赫赫武功,以激励军民,震慑不臣!并即刻拟旨,对苏总督及前线将士,予以重赏!”
“善。”
旨意迅速下达:晋苏宁为太子太保,加兵部侍郎衔,赏赐金银绸缎无数,前线将士各有封赏。
捷报布告天下,举国欢腾,尤其是东南沿海州县,百姓几乎要?苏宁立生祠。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表象之下,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一些敏锐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那位远在东南的苏制台。
他不仅手握重兵,掌控着日进斗金的商会,如今更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其权势之盛,已直逼当年的胡宗宪,甚至犹有过之。
他与张居正的关系,他未来在朝中的定位,都成为了许多人私下揣测、甚至隐隐担忧的话题。
万历皇帝在最初的兴奋过后,独自坐在乾清宫中,看着那两份捷报,心情却比之前更为复杂。
捷报固然可喜,但苏先生那如同战神般的形象,以及那足以跨海灭国的力量,让他这位尚未亲政的天子,在感到安心之余,也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形的压力。
琉球八重山、九州两场海战的捷报,如同投入大明政治深潭的两块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军事胜利本身,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朝局的平衡与未来权力的走向。
苏宁的名字,自此不再仅仅是一个能臣干吏的符号,而是与开疆拓土、国威远扬紧密相连,成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人,包括皇帝和首辅,都必须慎重对待的权势新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