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杀倭(4 / 6)

加入书签

嗤笑一声,“在这吴江县,我们老爷就是上官!你再多管闲事,便将你锁回衙门治罪!”

    听到此处,苏宁缓缓从怀中取出他的总督关防印信,亮在差役面前,声音陡然转厉:“本督便是苏宁!我倒要看看,吴江县令,如何治我的罪!”

    那小小的印信,在阳光下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几名差役瞬间面如土色,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总………………总督大人!小的有眼无珠!冲撞大人虎威!大人饶命啊!”

    周围的村民也惊呆了,随即纷纷跪倒,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刚才还在田头和他们拉家常的“年青士子”,竟然是权倾东南的浙直总督苏制台!

    苏宁没有理会求饶的差役,而是转身对村民们说道:“诸位乡亲请起。‘一条鞭法乃朝廷德政,旨在减轻尔等负担。此等胥吏,借机盘剥,本督定严惩不贷!自即日起,浙直之地,严禁任何未经核准之额外加征!尔等若再遇

    此等情事,可直接向府衙乃至南京总督府申诉!”

    此言一出,村民感激涕零,高呼“青天大老爷”。

    苏宁随即命护卫将这几名差役押送吴江县衙,严令彻查此事,并追究县令失察之责。

    同时,他根据老农反映的情况,下令各地官府,对新垦山地必须规划保措施,严禁过度毁林开荒,违者重罚。

    这次看似偶然的微服私访,让苏宁真切地触摸到了新政在基层推行中的变形与阻力,也让他体察到了政策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隐患。

    他深知,宏大的蓝图需要落于细微之处,而民心的向背,往往就藏在这田埂间的对话与胥吏的跋扈之中。

    带着更深的思考与更坚定的决心,苏宁继续了他的乡野之行,他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江南的沃土与百姓的心坎上。

    接着苏宁以雷霆手段处理了一大批阴奉阴违的官员,也在浙直建立了大明的信访制度。

    而苏宁也是用这一系列的雷霆手段震慑了浙直官府,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阴奉阴违。

    此时官场和民间都在议论,苏宁可比以前的那个胡宗宪狠多了。

    或许以前的胡宗宪还会讲究一个权谋和手段,然而苏宁却是直接创了他们的祖坟。

    万历三年的深秋,南京城的空气中已带上凛冽寒意,但浙直总督府内却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炽热气氛。

    经过数月周密侦查,结合“大明商会”遍布海外的商贸网络反馈,投降倭寇的供述以及AI系统对海量信息的分析比对。

    苏宁终于锁定了困扰大明海疆数十年的毒瘤,倭寇主力及其最重要巢穴的准确位置。

    竟然在琉球群岛以东,一座名为“八重山”的隐秘岛屿群。

    苏宁并未急于行动。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