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清廉之名(3 / 6)
位浙直总督总是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们这些旧式文人有时候根本就看不懂。
所以能待在总督府的都是难得的聪明人,自然是能够做到不胡乱妄加揣测。
巳时初刻,辖内六位知府鱼贯而入进行报。
苏宁端坐上位,听着他们依次陈述。
杭州知府提到有士子联名反对“一条鞭法”,称其“违背祖制”。
苏宁抬眼:“可曾细算过这些士子家中田亩?”
“这......”知府语塞。
“明日将他们的田亩册籍与应纳税银核算清楚,连同他们联名的文书,一并张贴在府学门外。”苏宁语气淡然,“让众人评评,他们反对的究竟是祖制,还是自己的钱袋子。”
众人噤声。
这位总督的手段,总是如此直接而致命。
午后,苏宁移步至偏厅。
这里已等候着十余位商贾,都是为申请新式机械而来。
“总督大人,”一位绸缎商躬身道,“小民已按新法完税,恳请准购水力织机。”
苏宁示意幕僚呈上账册,快速浏览后点头:“准。三日内,商会将派人协助安装。”
“多谢总督大人。”
“依法经营!照常纳税!就是对本官最大的感谢。”
“是!大人。”
另一位盐商想要申请蒸汽轮船的运营许可,苏宁仔细询问了航线规划、运力测算等细节后,方才在申请书上签字。
每个决策都快速而精准,仿佛对各项产业的运作规律了如指掌。
未时三刻,是视察时间。
苏宁的轿舆停在南京城外新建的织造工坊前。
工坊内,五十台新式水力织机正轰隆作响。
苏宁也没想到还是这种新式水力织机更受欢迎,那种纯电力驱动的设备并不是太被理解。
随手拿起一匹刚织好的绸缎,对着光仔细查看经纬密度。
“效率是旧式的八倍,但成品率只有七成。”苏宁对工坊主说,“问题出在纱线质量不稳定。明日商会会派技师来指导改良工艺。”
“是!总督大人。”工坊主连连称是,额角渗出细汗。
这位总督对工艺的了解,竟比多年的老师傅还要精深。
返回衙门时已近黄昏,苏宁特意绕道至秦淮河畔。
这里正在铺设新的给水管道,是“大明市政”的首个工程。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