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帝王与权臣(5 / 6)

加入书签

的繁重课业后,偶尔会拿起关于苏宁的奏报或听闻冯保略带感慨的提及。

    他对这位多年不见的苏先生,心情极为复杂。

    一方面,他由衷地感到钦佩和一丝好奇。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张居正是严厉的权臣和不可或缺的辅政大臣,而这位远在江南的苏先生,则像是一个传奇话本里走出来的人物。

    他能造出那么多神奇的东西,如新式织机、蒸汽船,能打跑凶恶的倭寇,还能面对无数诱惑毫不动心,这简直符合了他对“能臣”与“清官”的所有想象。

    再加上,苏宁仅仅负责万历幼年的启蒙教育,而苏宁大多时间都被外放为官,所以小皇帝对苏宁的记忆并不是太多。

    所以在张居正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管教下,苏宁的形象仿佛带着一丝遥远而自由的光彩。

    然而,另一方面,一种更深沉、更符合帝王心术的忧虑,也在他心底悄然滋生。

    其一,万历担忧张居正与苏宁过于紧密的关系。

    满朝皆知,苏宁是张居正改革最得力的干将,“一条鞭法”在江南的成功推行,离不开苏宁的鼎力支持。

    张居正如今已然权倾朝野,令小皇帝在敬畏之余,时常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如今,张先生在外拥有如此一位手握重兵(新式水师)、掌控财赋(江南税银、商会)、且声誉极佳的地方大员作为奥援,这组合起来的权势,是否已经超出了臣子的本分?

    年幼的皇帝虽然尚未亲政,但生于帝王家的本能,让他对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力量抱有天生的警惕。

    其二,正是担忧苏宁那过于完美的“清廉”之名。

    在朱翊钧所受的教育中,臣子固然要清廉,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个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能力超群,又深得民心的封疆大吏,他到底想要什么?

    他如此洁身自好,是真正的道德君子,还是所图更大?

    一个毫无个人欲望的把柄落在旁人手中的权臣,往往比一个有贪腐把柄的官员,更让君王感到难以驾驭和安心。

    朱翊钧隐约觉得,这位苏先生,比那些可以用财货、美色揣度的官员,要深沉可怕得多。

    这种复杂的情绪,小皇帝并未轻易表露。

    在张居正面前,他依旧是那个勤奋好学,对元辅师傅充满依赖与敬畏的学生;在冯保面前,他也只是偶尔流露出对苏宁事迹的好奇。

    他将那份疑虑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因为他深知,现在的自己,既无力改变张居正的权威,也无力撼动苏宁在江南的地位。

    他只是默默地关注着来自江南的每一份奏报,无论是关于新政的,还是关于海军建设的。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