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阳谋(4 / 6)
力辅助)纺织机,使得松江布的成本与质量优势进一步扩大,行会首领对苏宁感恩戴德。
甚至一些原本坚定的保守派士绅,眼见乡邻因装备新机械而日进斗金,自家田租收入相形见绌,也终于坐不住了,悄悄派人到商会咨询,如何将自家田庄产出也纳入这新的工业生产链条中去。
苏宁通过商会提供的,不仅仅是电力和设备,更是一套完整的、打上了他深深烙印的工业生产标准和管理体系。
一旦使用了商会的设备和电力,后续的零部件更换、技术升级、产能扩张,都离不开商会的支持。
士绅们的产业,在技术上已被“套牢”。
电力消耗数据,通过商会渠道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数据,使得这些工坊的经营状况在苏宁的AI系统面前几乎透明,为他精准征税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绝佳依据。
江南的精英阶层,其财富与前途已经与苏宁主导的这套工业体系深度绑定。
维护苏宁的权威,保障电力和原料供应,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看着商会总部内川流不息、前来洽谈合作的士绅商贾,看着一份份签署的合作协议,周正杰由衷感叹:“安邦,如今这江南,怕是离了谁,也离不了您和这大明商会了。”
苏宁淡然一笑,目光深邃。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用经济的纽带、技术的锁链和利益的共享,将整个江南的统治阶层编织进了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巨网之中。
这张网,以大明商会为节点,以电力和机械为脉络,最终的控制权,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此时的江南,才真正意义上,成了他推行一切蓝图,应对任何风浪的坚实后盾与试验场。
隆庆六年末至万历元年初,在苏宁以浙直总督兼大明商会会长的强力推动下,尤其是在“设备捆绑新政”与电力先行的利益引导下,南直隶地区的“一条鞭法”试行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赋役征银得以普遍推行,田亩丈在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下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国库来自江南的税银实现了稳定而显著的增长。
这一份份来自应天的捷报,被张居正如获至宝地捧在手中。
万历元年春,借助苏宁在江南打造的完美样板,以及自身已然巩固的权位,张居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明发上谕,昭告天下:
“一条鞭法’乃富国强兵之良策,既经南直隶试行卓有成效,即在全国各省府州县全面推行!各地方官须恪尽职守,清丈田亩,均平赋役,限期完成。敢有阻挠新政,阳奉阴违者,无论官职勋爵,严惩不贷!”
这道政令,如同在沉寂已久的帝国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和阻力必将蔓延至每一个角落。
然而,有了江南成功的先例,张居正推行起来底气十足,决心也更为坚定。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