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明1566(2 / 6)
面对汹涌的攻势,苏宁却异常镇定。
他深知,这是新旧势力交替必经的阵痛。
在张居正,徐阶的暗中周旋下,他选择以退为进,上书请暂停清账司一切事务,接受朝廷调查。
然而,就在调查进行期间,苏宁授意赵德明等人,将严党这些年来贪腐的部分证据有选择地散布出去。
当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京城悄然流传,严府一处别院造价三十万两、严世蕃一餐饭耗费千两,民间的怒火被点燃了,舆论开始逆转。
最终,在嘉靖帝的默许和徐阶的力保下,这场弹劾风波以刘鹏飞等人”诬告大臣”被贬谪而告终。
经此一役,严党在朝中的势力被彻底清除,而苏宁与他的清账司,虽伤痕累累,却也因此立威于朝堂。
月色下,苏宁站在清账司的庭院中,对赵德明等人说道:“今日之险,诸位也看到了。审计之道,不仅要查账,更要懂得审时度势。我们手中的算盘,既要算钱粮,也要算人心。”
“是!大人。”
嘉靖四十五年的春天,清账司的威名已传遍朝野。
在彻底扳倒严党后,苏宁并未停下脚步,但他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迈得更加审慎而精准。
这一日,张居正悄然造访清账司衙门,将一份名单推到苏宁面前:“安邦,这是徐阁老的意思。兵部右侍郎刘守义、工部郎中赵文华等人,表面上与严党切割,实则暗通曲款,屡次在朝中阻挠新政。至于这个马顺....………”
张居正的手指在名单末尾轻轻一点,“他仗着是皇上奶娘的儿子,在南京监造宫殿时贪墨巨万,皇上早已不满,只是碍于情面。”
苏宁立刻便是心领神会。
徐阶这是要借清账司这把快刀,清除政敌,同时也不忘投嘉靖帝所好,将皇帝早已看不顺眼的“肥羊”一并处置。
接下来的三个月,清账司的动向成了朝野瞩目的焦点。
赵德明等老吏在苏宁的指挥下,展现出了精妙的查账技巧:
对刘守义,他们从兵部武库司的军械账簿入手,发现其将淘汰的军械以“损毁”名义核销,实则转卖至边关,获利数万两。
更巧妙的是,这些交易多经由其小舅子操办,与徐阶一系全无瓜葛。
对赵文华,他们则盯上了其分管的水利工程。
通过比对工部账目与地方州府的记录,发现其虚报河工数量,冒领饷银。
而所有证据,都巧妙地避开了与徐阶关系密切的几位工部官员。
至于那个马顺,苏宁更是亲自部署。
他派人远赴南京,查实马顺借为皇帝修建行宫之机,不仅虚报建材价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