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蒙学老师(5 / 6)
城,爆竹声在积雪的屋檐下零星作响。
裕王府却比往年都要热闹,各地送来的年礼在花厅里堆成了小山。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特殊的贺礼。
一尊三尺高的红珊瑚盆景从福建快马送至,枝桠舒展如烽火台。
戚继光的附笺上只有四字:“海波平靖”,却让朱载在案前驻足良久。
他轻轻抚过珊瑚锐利的棱角,对身旁的苏宁低语:“元敬这是告诉孤,东南海防,已在他掌控之中。”
几乎同时,太医院的一位故交悄悄送来一叠厚重的手稿。
竟是李时珍尚未刊印的《本草纲目》,扉页上,这位当世神医亲笔题写:“金石有毒,慎之慎之”。
朱载凝视着这意味深长的警示,想起不久前世子遭遇的铅粉之祸,不禁深吸一口气:“李太医这是在提醒我们,有人还在暗中觊觎。
午后,苏宁照例抱着世子朱翊钧在书房识字。
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他指着《千字文》上的“地”字,耐心讲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地字,承载万物,是社稷之......”
话音未落,怀中的婴孩竟伸出小手,精准地按在“地”字上,发出清脆的笑声。
那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墨迹,仿佛真能读懂其中含义。
“奇了!”乳母惊喜道,“小世子像是认得这个字!”
窗外,积雪在阳光下渐渐消融,檐水滴答作响。
待立多年的老太监望着这一幕,不禁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世子如此聪慧,是我大明的祥瑞啊......”
然而此刻,还没有人能够预见....……
这个在秋雨中降生的婴孩,将在二十年后开启震动朝野的万历新政,为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注入新的活力。
而他的启蒙老师苏宁,此刻正在青灯下,伏案绘制一幅前所未有的《寰宇舆图》。
舆图上,不仅标注着大明的两京十三省,更勾勒出浩瀚的海洋与传闻中的异域大陆。
在东南沿海的位置,他特意用朱笔写下小注:“海波虽平,暗流犹在。欲开新局,当放眼寰宇。”
烛火摇曳,将苏宁的身影投映在窗纸上,与窗外渐融的冰雪交织成一幅朦胧的画卷。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元旦,大明朝的未来,正在这间书房里悄然孕育。
当京师的达官显贵还在津津乐道裕王世子的聪慧时,一家名为“沉鱼落雁”的胭脂铺,已如春雨润物般,悄然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主要州府扎下了根。
这日傍晚,苏宁在裕王府下值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绕道来到了位于京城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