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升再升(2 / 6)
p;“安邦,此事凶险。”只见张浩压低声音,“《嘉靖会计录》看似清贵,实则是块烫手的山芋。盐课、茶税、漕运,哪一项不是严党的钱袋子?”
苏宁为他斟上一杯茶:“兄长细说。”
“三年前,都察院王御史你可知晓?”接着张浩的声音变得更低了,“就是因执意要查两淮盐账的亏空,不出三月,就被寻了个‘举止失仪”的由头,远贬至云南永昌府去了。”
烛火在苏宁年轻的脸上跳跃,映出他微蹙的眉头。
他沉默片刻,轻声道:“徐阁老此举,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正是此理!”张浩急切道,“你如今名声在外,若是查不出问题,便是徒有虚名;若是查出问题......”
他顿了顿,“严党的手段,你我都清楚。”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的声音,夜已深了。
苏宁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在夜风中摇曳的海棠。
“兄长可还记得,”他突然问道,“那日徐阁老送我至二门,特意提起裕王府缺个纪善?”
张浩一愣:“你是说......”
“徐阁老既要我用,又要试我。”苏宁转身,烛光在他眼中跳动,“这《会计录》便是试金石。我若畏缩不前,便不堪大用;我若一味蛮干,便是不知进退。”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这个局,既要破,又不能破得太过。”
张浩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你的意思是......”
“账要查,但不能只查严党的账。”苏宁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陛下这些年修炼丹,内承运库的支出,是不是也该理一理?”
周正杰倒吸一口凉气:“你要碰宫里的账?”
“水既然已经浑了,”苏宁轻声道,“不如让它更浑些。”
窗外,初夏的夜风突然急了,吹得海棠枝叶簌簌作响,仿佛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嘉靖四十二年的盛夏,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溽热之中。
每日卯时三刻,苏宁便已出现在翰林院那扇朱红大门前。
晨光中的翰林院别有一番景致。
古柏上的露水尚未干透,几个老翰林正在院中慢慢踱步,手中捧着《贞观政要》或是《资治通鉴》。
见到苏宁,他们都会微微颔首,却不多言。
苏宁的书案设在翰林院东厢,紧挨着存放档案的架阁库。
这里原是存放前朝实录的地方,空气中常年弥漫着陈年墨香和书卷特有的霉旧气味。
“苏修撰今日来得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