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简在帝心(2 / 6)

加入书签

来的多是翰林院和都察院的文人雅士,不谈朝政,只论诗词,最是稳妥。而且他也是最完美的介绍人。”

    周正杰点头称是:“徐阁老处事圆融,既不得罪严党,又能保全清誉,确是难得的明白人。去他的诗会,既不会得罪严府,也不会引起皇上猜疑,确实是上之选。”

    苏宁微微一笑,将诗会请柬轻轻放在桌上:“不过,即便是诗会,也需谨慎应对。徐阁老虽以清流自居,但能在朝中屹立不倒,必有其过人之处。他的诗会,恐怕也不仅仅是吟诗作对那么简单。

    “你的意思是......”

    “徐阁老门下,聚集了不少有志之士。他们表面上吟风弄月,实则关心民瘼,心系社稷。”苏宁压低声音,“我听说,上次诗会,他们就以“咏柳”为题,暗讽严党如柳絮般蒙蔽圣听。

    周正杰会意:“所以你不仅要参加,还要在诗会上有所表现?”

    “不错。”苏宁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既要明哲保身,又不能随波逐流。在这浑浊的朝堂之上,总要有人守住一方清明。”

    窗外,柳絮依旧纷飞,如烟如雾。

    苏宁站在窗前,身影挺拔如松。

    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的,不仅仅是一场诗会,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那里,每一句诗词,都可能成为表达立场的方式;每一次唱和,都可能决定未来的仕途。

    周正杰站起身,拍了拍苏宁的肩膀,“表弟,我帮不了太多,只能尽可能的经营好‘沉鱼落雁‘。”

    “那就多谢表哥了。”苏宁转身,二人相视一笑。

    这一刻,苏宁仿佛不再是刚刚踏入仕途的年轻进士,而是即将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寻找自己立身之地的士人。

    暮色渐浓,会馆内烛火初上。

    那三份请柬依然静静地躺在桌上,但苏宁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选择。

    暮色初合,苏宁换上一件旧的程子衣,对着铜镜仔细整理衣冠。

    周正杰立在门边,低声道:“这般打扮正好。徐府诗会上,太过光鲜会被人视作严党,太过寒酸又要被讥为矫饰。”

    苏宁点头,将一方莱州玉佩系在腰间。

    这玉佩质地上乘,却因雕工古朴而不显张扬。

    “既要显才学,又不能露锋芒。”他轻声重复着出门前的考量。

    徐府藏在西城槐树胡同深处,白墙灰瓦看似朴素,可门楣上高悬的成祖御笔“柱国第”三字,却昭示着主人不凡的地位。

    管家引客穿过曲折竹廊时,苏宁听见水榭里传来激烈的争辩:

    “杨继盛之死实乃自取!以一纸奏疏撼动内阁,岂非螳臂当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