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8(4 / 7)
p; 数台来自德国与瑞士、精度达到微米级别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以及一套小型的特种金属冶炼与铸造设备,被秘密转移进来。
这些设备,是制造其他机器的基础,是“制造机器的机器”。
“有了它们,自己就能在空间内复制、改造,甚至创造出更先进的设备。”苏宁凝视着这些开始轰鸣的钢铁巨兽,满意地点点头。
它们被整齐地布置在核电站输出的能源主干网周围,形成了空间内的第一个核心区??“精密制造区”。
等到完成了这些最重要的基础布局之后,苏宁开始系统地“复制”苏氏集团的核心工业能力。
他的策略非常明确:牢牢抓住产业链的中上游,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高附加值,易被卡脖子的关键环节。
迈巴赫与玛莎拉蒂最引以为傲的W系列与T系列发动机的精加工、组装与测试生产线被整体迁入。
甚至把铸造缸体的熔炉也给搬了进来,另外集中了最精密的凸轮轴加工中心、高压共轨喷射系统校准台,以及严苛无比的动态模拟测试平台。
从粗加工的铸件、标准件,到赋予发动机灵魂的最后,最关键的工序,全部在此完成。
玛莎拉蒂的赛车级底盘动态调试系统、菲亚特与乔凡娜共享的高端变速箱核心阀体与齿轮精加工单元也在此落户。
经过粗加工的毛坯件,通过空间内的超精密设备进行淬火、研磨、装配,使其性能远超外界同类产品。
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车间被建立,专门生产汽车的电控单元(ECU)、高精度传感器以及部分实验性的线束系统。
至于原材料,如各类钢材、铝锭、基础化工产品等,苏宁的策略是充分利用外部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采购标准原材料,不仅不会引起怀疑,还能利用苏氏集团的采购优势降低成本。
真正需要保密的,反而是将这些原材料转化为顶尖部件的‘工艺’。
随着入驻空间的工业单元越来越多,苏宁以强大的意念,开始对空间进行系统性规划:
1.能源中枢:模块化核电站作为核心,强大的电缆如同巨树的根系,向外延伸。
2.精密制造走廊:紧邻能源中枢,各类加工中心、工业母机构成了空间的创新与装备源头。
3.核心部件生产区:发动机、底盘、传动、电控四大核心区呈扇形分布在精密制造走廊外围,通过自动传输带与能源和母机区相连。
4.原材料与成品缓存区:在入口附近,划分出大片区域。
一边堆放着从外界采购的标准化原材料,等待各生产区按需提取;另一边则存放着已经制造完成,等待“投放”到外界总装线的核心部件。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