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临阵换将(2 / 5)

加入书签

,蒙古说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来换取英宗的性命,但是被大明朝廷给拒绝了下,大明朝廷迅速的另立了一个新的皇帝,最后打败了蒙古。

    明朝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不管遇到多么强大的进攻,他们都没有轻易的选择低头,他们绝不选择割地赔款,也决然不会选择屈膝投降。

    在明末快要灭亡的时候,在面临着满清和李自成的强大进攻,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抵挡,对关外的国土,从来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

    从明英宗,再到崇祯帝,多次战争中,都是应勇抗战,绝不轻易屈服,真是做到皇帝在守着国门,君王死,才能社稷亡,否则我们就死磕到底。

    明末抗清的战争可要比如今李隆基遭遇的更加的惨烈,明朝抵抗清军的时候有全家投井,自杀殉国,死伤官员无数。

    据统计,说有8000多人。

    这些英勇就义之人,慷慨赴死之人,都是有着英雄节气,为国捐躯的血性男儿。

    在明朝文化方面,甚至有许多诗人都会写下绝命诗,诗的主题大部分都是来表达,热爱祖国,为国家奉献的英雄精神和伟大使命。

    这更能凸显出明朝这个时代所拥有的华夏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节气。

    所以苏宁才会看不起唐玄宗李隆基这个软蛋,目前还没有搞清楚城外叛军的情况,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接受了自己让他逃跑的建议。

    虽然这些都是自己设计和所期望的,但是当事情果然是发生的时候,心里还是免不了对这个朝代的失望,意识到武力充沛和有骨气血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大唐的满朝勋贵,惶惶而不可终日的逃离了大唐的国都长安,仿佛围困长安的叛军一个个都是青面獠牙的野兽。

    此时的副将卢凌风满脸惭愧的看向眼前的苏宁说道,感觉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他们武将最大的羞辱,“武威郡王,没想到会是今天的这个局面,凌风真想留下来和你一起守卫长安。”

    “卢副将,你和行军大总管一起保护陛下才是更重要的,希望你们能够尽快的保护陛下巡狩益州,这样一来也可以为我们的援军争取时间。”苏宁并不认为眼前的卢凌风能够改变什么,哪怕是本剧的男主角也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

    果然苏宁的安慰成功的让卢凌风再次打起了精神,“武威郡王你说的有道理!今日就此别过,希望我们能够再次于长安相聚。”

    “好!到时候我们叫上苏无名和费鸡师一起喝酒。”

    “还有你的夫人裴喜君,我们几人已经好久没有相聚了。

    “没问题!他日我们必定再次相逢。”

    接着一身甲胄的卢凌风就是骑马离开了长安,然后护卫着贪生怕死的李隆基逃离了这里,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