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打脸(3 / 6)

加入书签

在门口,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最后是马得福出面,用村委会的扶贫款暂时平息了事态。

    深秋的黄昏,马得宝独自蹲在自家大棚前。

    四个大棚现在只剩一个还在运转,其余三个已经清空。

    凌一农临走前留给他一包实验菌种:“得宝,这是抗病性更强的品种,你好自为之。”

    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

    李大有父子拖着最后一车蘑菇去县城碰运气,价格已经跌到两毛一斤。

    马得宝摸出手机,翻出李水花的号码,手指悬在拨打键上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去。

    他知道,有些信任一旦破碎,就像腐烂的蘑菇,再也无法挽回。

    夜幕降临,闽宁村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

    那些曾经热闹的大棚如今黑灯瞎火,像一座座荒废的坟墓。

    马得宝点亮马灯,走进唯一还在运作的大棚。

    白色的双孢菇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未被污染的良心。

    而在县城宾馆里,调查组的王书记正反复翻阅举报材料。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指控都围绕着水花集团,却只字不提蘑菇产业给闽宁村带来的变化…………………

    人均收入从800元涨到4500元,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危房改造完成率90%......

    “王书记,这是补充材料。”年轻干部递来一沓纸,“我们查到举报信里的‘受害农户”,大部分都有撕毁合同,私自倒卖蘑菇的行为。”

    王书记长叹一口气,望向窗外的月光。

    那轮月亮同样照在水花集团总部空荡荡的走廊里,照在李水花收拾到一半的办公室桌上,那里摆着一张她和苏宁在闽宁村小学奠基仪式上的合影。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黄土高原上时,马得宝已经采完了一筐蘑菇。

    他小心地装箱,贴上“诚信种植户专供”的标签。

    这是水花集团留下的最后一条采购通道,价格恢复到最初的两块三。

    村口,李大有垂头丧气地回来,拖拉机上装满了没卖出去的蘑菇。

    他看见马得宝的包装箱,眼中闪过一丝悔恨,但很快又被怨恨取代:“哼!神气什么?不就是当人家的狗吗?”

    马得宝没理会,只是默默把箱子搬上三轮车。

    他知道,在这个被贪婪腐蚀的村庄里,坚持诚信就像在粪堆里种蘑菇????艰难,但并非不可能。

    车轮碾过黄土路,扬起细小的尘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