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毁约(4 / 6)

加入书签

局里,手里捏着一封刚写好的信。

    信封上写着“宁夏西海固闽宁村马得宝收”。

    窗外,木棉花正开得如火如荼,像极了西海固的山丹丹。

    水花集团冷链车队的到来成了闽宁村每日的盛事。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黄土高坡时,十几辆印着“塞上金菇”logo的冷藏车已经整齐停靠在收购站前。

    工人们将一箱箱贴着分类标签的鲜菇装入车厢,不到两小时,这些蘑菇就会出现在银川机场。

    第二天清晨,香港高端超市的货架上就会摆出“宁夏有机双孢菇,每斤28元”的精致标签。

    “又订出去两吨!”水花集团的销售经理举着电话从办公室冲出来,“新加坡那边要追加订单!”

    马得宝蹲在自家大棚前,听着这消息咧嘴笑了。

    他的四个大棚现在每天能出菇三百斤,按照与水花集团签订的两块三的保底价,日收入近七百元…………………

    这在过去的西海固,是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得宝,听说咱们西海固的蘑菇卖到国外去了?”李大有背着手晃悠过来,眼睛却不住往冷链车上瞟。

    “是啊!大叔,水花集团有出口资质,咱们的蘑菇现在可是国际品牌!”马得宝故意把“国际品牌”四个字咬得很重。

    李大有哼了一声:“两块三块钱一斤收咱们的,转手卖二十八,心真黑!”

    “

    马得宝正要解释冷链运输和品牌营销的成本,手机突然响了。

    是水花集团财务部通知,上月销售奖金到账了.......

    因为他的蘑菇合格率达到98%,额外拿到了每斤两毛的奖励。

    这一幕被不远处的马栓看在眼里。

    当晚的村口小酒馆,三杯劣质白酒下肚,马栓的嗓门大了起来:“你们知道水花集团把咱们的蘑菇卖多少钱吗?二十八!二十八啊!”

    酒客们一片哗然。

    老光棍王满仓掰着手指头算:“咱们才拿两块三,他们转手就赚二十五块七?”

    “可不是嘛!”马栓拍着桌子,“我表哥在银川开饭馆,说愿意四块钱一斤直接收!”

    角落里,李大有眯着眼睛没说话,只是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第二天清晨,水花集团的质检员发现李大有的蘑菇没送来。

    电话打到家里,李大有支支吾吾说产量下降。

    与此同时,马得宝在去县城的路上,看见李大有父子开着拖拉机,车斗里堆满了泡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