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女强人(6 / 8)

加入书签

主管小张看到她,兴奋地招手,“快来看!这台汤料分析设备真的是太棒了,我们终于选出了最完美的汤料配方。”

    水花走进实验室。

    设备旁边的电子屏显示着温度、配方、咸鲜度等26项参数.....

    这正是她花了三个月时间,将兰州拉面分解出的标准工序。

    “李总,尝尝?”小张端来一碗刚出锅的实验型拉面。

    水花挑起一筷子。

    面条筋道,汤色清亮,咸鲜适中,油泼辣子的香气扑鼻而来。

    闭上眼睛,几乎分不出这是食品工业化量产的。

    “马奶奶他们试过了吗?”水花问。

    “试了。”小张压低声音,“老太太当场哭了,说‘祖宗的手艺成科学了‘。”

    水花鼻头一酸。

    她想起在西海固的日子,一碗白面都是奢侈品。

    如今,这种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味,正通过标准化生产走向全国。

    次日清晨,西安郊外的中央厨房工地机器轰鸣。

    这座占地五十亩的工厂,将成为“兰州拉面”向全国扩张的第一个心脏。

    苏宁和水花戴着安全帽,陪同兰州餐饮协会的考察团参观。

    “我们的目标是,任何一家加盟店的味道都与兰州老店无异。”苏宁指着正在安装的流水线,“汤料包统一配送,面条现拉现煮,辣椒油......”

    “苏主任,”一位兰州老师傅突然打断他,“你们用机器代替人工,这面还有灵魂吗?”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宁身上。

    “马师傅问得好。”苏宁不慌不忙地走到操作台前,“您觉得什么是拉面的灵魂?是兰州老师傅的经验,还是......”

    “是心!”马师傅拍着胸口,“做面的人要把心意揉进去!”

    苏宁笑了,转向水花:“这个问题,请我们李总回答。

    水花没想到会被点名,脸一下子红了。

    但她很快镇定下来:“马师傅,我在西海固长大,从小吃的是杂粮窝头。第一次吃拉面,是在兰州上学的表姐带回来的......”

    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家乡的孩子们都能吃上这样的面该多好。”

    她指向窗外的厂房:“这里每天能生产十万份汤料包,意味着全国十万个孩子可以像当年的我一样,尝到这份幸福。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心意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