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北风情(5 / 9)

加入书签

p;大巴缓缓启动,载着十颗忐忑又充满希望的心,驶向远方。

    车窗外,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有人挥舞手臂,有人掩面哭泣,更多的,是踮着脚尖,想要多看亲人一眼。

    苏宁望着渐行渐远的汽车,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人这一生,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水花轻轻靠在他肩上:“宁哥,咱们回家吧。”

    “好,回家。”苏宁揽住妻子的肩膀,“明天还要去移民点看看,李大有说新打的井出水了。”

    两人并肩走向车站外。

    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远处,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那首熟悉的《春天的故事》。

    1992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发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30%,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35%,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35%。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在1992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