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哈士奇(1 / 6)
面包车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前开,咸湿的海风从车窗缝隙钻进来,带着大海特有的气息。
苏宁靠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沙滩和礁石,忽然侧过头,带着几分困惑看向握着方向盘的陈涛。
“表哥,我有点好奇,既然你之前是做海鲜批发的,怎么突然就转行了,还跟影视剧组扯上了关系?”
陈涛一听这话,顿时得意地笑了,一只手随意地搭在方向盘上,另一只手比了个手势:“这你就不懂了吧?剧组来咱们青岛拍戏,最怕的就是不熟本地情况,搞不定杂事。找我这种本地人合作,帮他们管管后勤、送送盒饭,
他们省心,我也能赚点钱,这叫‘互相让利’,懂不?”
他狡黠地眨了眨眼,声音压低了些:“再说了,盒饭供应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多着呢??食材要新鲜,口味要合大家胃口,还得准时送到片场,不能耽误拍摄。要是没点本地关系,找不着靠谱的供应商,还真不一定能
拿下这活儿。”
苏宁立刻听出了话外之音。
他重新打量了一眼身边的陈涛......
穿着普通的夹克,说话带着点市井气,看起来和街头常见的生意人没什么两样。
可没想到竟然在本地有这么广的门路,能轻松穿梭在海鲜批发和影视后勤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里。
“所以,表哥你这算是......青岛本地的‘地头蛇?”苏宁半开玩笑地问。
陈涛被逗得哈哈大笑,拍了下方向盘:“哈哈,什么地头蛇不地头蛇的,多难听!就是在这儿待久了,认识的朋友多,路子广罢了。在青岛这地界,你记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准没错!”
车子开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终于驶入了青岛影视基地。
远远望去,一片仿建国初期风格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
红砖墙、尖顶房,连路边的路灯都是老式的样式。
走近了才发现,这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场工们推着装满道具的小车来回穿梭,灯光师踩着梯子调整巨大的照明灯,副导演拿着扩音喇叭大声调度着现场人员,每个人都脚步匆匆,不敢有半分懈怠。
“看到没?这可是山影的剧组,拍的剧叫《父母爱情》,讲的是五六十年代军官和教师的爱情故事,听说以后肯定能火!”陈涛一边找地方停车,一边指着片场介绍,语气里满是自豪,“能给这种大剧组供盒饭,可不是谁都有
这机会的,我也是托了不少关系才拿下的。”
两人停好车,刚走到后勤区域,就看见几个穿着朴素年代戏服的演员从旁边经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