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山东红旗军(4 / 5)
取关键战略要地的第一步!
一条真正的金龙,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现出它峥嵘的头角与搅动风云的磅礴力量!
济宁城头易帜,金龙红旗飘扬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以远超以往任何流言的速度,借助大运河这条信息通道,迅速传遍南北。
京城,正在殊死搏杀的两黄旗听到了后方粮道被断的噩耗,军心为之浮动;
南京,观望的江南士绅与惶惶不安的清廷官员,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切肤之痛;
昆明,吴三桂抚掌大笑,乐见清廷腹背受敌;
就连在各处零星行动的天地会也注意到了山东红旗军,总舵主陈近南派来使者前来联络红旗军。
当然他的目的还是想把山东红旗军团结在朱三太子旗帜下,这样一股力量已经成功搅动了天下大势。
紫禁城深处,无论是孝庄还是鳌拜,都不得不将一部分目光从眼前的死敌身上,投向了山东那片突然崛起的,陌生的红色风暴。
然而,就在天下各方势力都在猜测这支胆大包天的“红旗军”接下来是会北上威胁济南,还是南下席卷江淮,准备做出相应反应之时,苏宁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分兵携缴获大量粮、军资,迅速西进、南下,目标直指曲阜、泗水、蒙阴,转入沂蒙山区!
此举堪称神来之笔。
济宁虽是要害,但地处平原,四战之地,易攻难守。
以红旗军目前的实力和底蕴,若固守孤城,必将成为清廷和三藩势力优先打击的靶子,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
而沂蒙山区,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易守难攻,足以抵消清军可能的兵力优势。
山区广阔,便于周旋,可有效规避敌军主力围剿。
山中不乏水源、木材及可开垦之地,具备一定的长期坚持基础。
山区百姓历来受压迫深重,且相对封闭,易于发动和组织。
行动如风,攻掠如火!
红旗军主力并未在济宁过多停留,仅在完成物资搬运和必要宣传后,便有序撤离。
他们兵分数路,如同红色的溪流,迅速渗入鲁中南的丘陵山地之中。
接下来便是需要尽快在鲁西南站稳脚跟,然后抗击住满清的第一波进攻才可以。
曲阜孔府所在,象征意义巨大。
红旗军一部轻装抵达,并未攻击孔府,反而张贴告示,申明“敬重圣贤,驱逐鞑虏,保护文教”,此举极大地缓和了当地士绅的抵触情绪,甚至暗中赢得部分对清廷不满的读书人的同情。
泗水、蒙阴等县城的清军本就薄弱,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