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林云笑(4 / 5)

加入书签

p;   “苏总,天工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主持会议的李司长翻看着眼前厚厚一叠材料,语气沉稳,““乔凡娜”系列的设计、市场反响,尤其是三电技术和智能化水平,确实走在了行业前列。这一点,

    我们必须充分肯定。”

    他话锋微微一转,抬眸看向苏宁,目光锐利:“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想听听你的想法。在新能源赛道已经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天工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看似‘明日黄花”的燃油车资质?这不仅是重复投入,更与国家大力倡

    导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存在一些偏差。”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宁身上。

    这并非刁难,而是政策制定者必须有的审慎。

    苏宁闻言,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他从容地调整了一下面前的麦克风,声音清晰而沉稳:

    “李司,各位领导,非常感谢您的认可和这个直指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天工汽车申请燃油车造车资质,并非战略上的摇摆,恰恰是我们对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深化与补充,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完整、更抗风险,也更能服务于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体系能力。

    他略微停顿,让这个观点深入人心,然后继续阐述:

    “首先,是从‘产品’到‘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认识到,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体系能力的竞争。燃油车经过百余年发展,其庞大的供应链、精密的生产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所有整车制造企业的基本功。掌握燃

    油车的完整制造能力,能极大地锤炼天工的全体系战斗力,这份‘基本功’反哺到新能源车型上,将让?乔凡娜”系列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接着,苏宁伸出第二根手指:

    “其次,是市场现实与用户选择的尊重。中国市场幅员辽阔,发展不均,充电设施的完全普及仍需时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将是并存关系,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我们注意到,仍有大量消费者,因

    为出行半径、使用习惯等因素,对高品质、低能耗的燃油车存在需求。天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汽车企业,而非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一个完整的企业,应该有能力为不同阶段的消费者,提供适合他们的优质产品。”

    最后,苏宁抛出了最具战略深度的一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未来的‘混合动力’和‘低碳燃料’技术铺平道路。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在于多元化。我们认为,未来的动力形式绝非纯电一统天下,高效率的混合动力、氢内燃机,乃至与生物质能结合的合成燃

    料技术,都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而这些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很多都基于成熟的燃油机平台。拿下燃油车资质,意味着我们拿到了参与并引领下一场动力革命的“入场券”。这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为天工,乃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