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1 / 2)
等大桥建起来,保障房住满老百姓,那些议论自然就没了。”
两人同时点点头。
确实如徐俊辉所说,最后还是要看成绩。
没有成绩,他们腰杆子也挺不住,更加给市长丢脸了……
下午两点,市政府会议室里,参会人员陆续到齐。
张扬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魏浩然、周明轩、徐俊辉身上,三人坐得笔直,面前的笔记本摊开,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要点。
“江河建设的中标流程,招标办这边有没有问题?”张扬先看向招标办主任。
主任推了推眼镜:“资质审核没问题,过往业绩也核实过,邻市跨江大桥的质量评分是‘优良’,就是有几个本地企业反映,说‘外地企业抢了本地饭碗’,昨天还打了市长热线。”
王博文立刻接话:“我就说应该给本地企业机会,现在好了,他们有情绪,以后招商引资更难。”
魏浩然抬眼,语气平静却有力:“招商引资看的是营商环境,不是‘保护’。
江河建设报价比本地企业低8%,质量还有保障,为什么不用?
要是为了‘照顾情绪’选了有问题的本地企业,大桥出了质量问题,谁来担责?
老百姓能答应吗?”
他拿出邻市住建局出具的质量报告,投影在幕布上:“这是邻市跨江大桥的年度检测报告,通车三年,桥面平整度、桥墩承重都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
咱们选企业,要对项目负责,对老百姓负责,不是对‘情绪’负责。”
张扬点头,手指在桌沿敲了敲:“魏局说得对。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公平,不是保护落后。
以后招商引资,不管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只要符合资质、能出质量、能带动就业,就一视同仁。
谁要是再拿‘本地’当借口,阻碍项目推进,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王博文的脸涨得通红,低下头,没再说话。
郑伟民坐在旁边,目光在王博文身上顿了几秒,又转向张扬,眼神里带着认可——这种时候,就得有人把“实干优先”的底线亮出来。
会议继续推进,确定了江河建设下周公示、月底前进场,保障房资金下周三拨付到位,老城区改造补偿款等产权核查结果出来后三天内发放。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明确到天,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人。
散会后,张扬叫住三人,递给他们一份文件:“这是省发改委刚发来的,跨河大桥被列入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