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京师的暗流(2 / 3)
和、谦恭,但在这份温和之下,却隐藏着一丝复杂和深不见底的幽暗。
“恭迎皇兄凯旋回朝!”永王率先躬身行礼,姿态无可挑剔。
“皇弟监国辛苦。”太子微微颔首,声音平淡。
简单的寒暄之后,太子翻身下马,在百官的簇拥下,向着皇城而去。他没有直接返回东宫,而是前往乾清宫,向他的父皇——崇祯皇帝,献俘,复命。
……
乾清宫内。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那一个个装满了倭国降表、地图、金银财宝的箱子,看着那个盛放着德川家光首级的木盒,再看看站在殿下,身姿挺拔、气势沉凝的儿子,他那总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眼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骄傲。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走下御阶,亲手扶起了自己的儿子。
“我儿慈烺,此番功绩,超越汉唐!为我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朕心甚慰!”
崇祯皇帝当庭宣布,于三日后,在午门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告慰太庙,与万民同庆!并下令对东征将士,大加封赏!
一时间,太子之威望,在京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东宫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见道贺的勋贵武将,络绎不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王府的门可罗雀。
……
三日后,夜。
永王府,书房。
永王朱慈炤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灯下,看着一本书,但他的目光,却没有焦距。
白日里,午门献俘仪式的盛况,还历历在目。他的皇兄,身披元帅甲胄,亲手将德川家光的首级,献于太庙之前。万民欢呼,百官敬畏,就连父皇,看他的眼神里,都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欣赏与倚重。
他知道,自己这六年的苦心经营,在皇兄那如同神迹般的赫赫战功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一名心腹太监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低声道:“殿下,黄首辅求见。”
永王目光一凝,随即恢复了平静:“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内阁首辅黄道周,这位须发皆白、在文官集团中德高望重的老臣,走进了书房。
“老臣,见过永王殿下。”
“黄首辅不必多礼,请坐。”永王起身相迎。
两人相对而坐,书房内一片寂静。
良久,黄道周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殿下……今日午门之景,您都看到了。”
永王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黄道周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继续说道:“太子殿下,军功盖世,威望之隆,已然……功高震主。其麾下,皆是百战悍将,手握数十万兵权。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他顿了顿,看着永王,一字一句地说道:
“太子主外,掌军;殿下您主内,掌政。本是两相制衡之局。但如今,这平衡,已被打破。”
“殿下仁厚,朝野归心。太子殿下虽有开疆拓土之功,但其性情……过于刚猛,杀伐过重。为君者,当以仁孝治天下,而非以兵戈慑四海。”
永王依旧沉默,只是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紧。
黄道周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站起身,对着永王,深深一揖。
“自古以来,储君之位,立嫡立长。但亦有……立贤之说。”
“老臣,与朝中同仁,皆愿以项上人头,为殿下,为我大明江山,请一个……万世太平!”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书房中炸响。
永王朱慈炤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