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辩礼(2 / 2)

加入书签

。”

“更无有体恤之情,非兼爱,亦违非攻,不义也。然郝氏遗老亦非兼爱,更无同人之心,亦不义也。”

“以不义杀不义,皆不义也。”

道家曰:“大道废,仁义出。李氏不愿祭祀杀亲屠兄之郝氏,乃自然之性也。灵霄峰礼仪弟子知道无道,乃无德无道,死不足惜。”

“然李氏激愤,暴起杀人,其性虽自然,其行有背无为之道,适刑。”

李叹云逐渐听明白了,道儒墨三家对于自己拒绝拜祭郝大川的行为皆是认可的,乃是合乎礼义的。

对于灵霄峰弟子逼迫自己的行为都是不认同的。

争议点在于儒家认为自己可以杀人,但杀的过多了。

墨家认为自己没有兼爱之心,杀人也不是出于自卫,乃不义之举。

道家弟子则超然一些,不在义和不义上纠缠,仁义这种伦理纲常本就是自然之性沦丧所致,乃是人为制定的秩序。

他们从道和德上认定自己有德少道,应该受罚思过。

身为道家弟子,李叹云对道门的裁定更加认同,这也是他三年不去的缘由之一。

但是,辩论还没完,论点一出,更随着他这个当事人的到来,又起了变化。

这场辩论已变成了三家的道争,所有人都已知晓,这一场辩论将影响这块飞地之上很多案宗的裁定,影响深远。

因此墨家的主张又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案有了公利和大义。

当然不会算在李叹云的头上,而是算在了青山掌门刁不平的身上,毕竟是他遍邀群修,促就这次盛举的。

于是墨家弟子主张,以此案遍推全境,以彰义理。

却遭到了道门弟子以不合自然之道的反对,以及儒家弟子认为应各案各看的反对。

于是又围绕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冲突展开了争论。

不少人带着异样的眼光看着李叹云,李叹云则恍如未见,他想起了年少时曾经在心中掠过的一个念头。

他只记得那是一个冰冷残酷的念头,当时被自己死死按在心间,不再想起,此时那份感觉竟又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