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洛阳之变(2 / 4)

加入书签

也不会让他参与进去。

那他就专精权术,拨弄人心、拉拢官吏、隐忍待发,最后为家族摘掉耻辱的帽子,族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既然条件谈妥,接下来几人看着司马懿,看他能拿出什么样的答卷,来挽救目前的状况。

司马懿望着他们四个,就好像在看四名手下败将。

“你们从一开始想去号令朱儁就是错的,天子的布局你们难道一点看不懂?为何京师内的南军出征了,北军却未出征?因为朱儁是一位能钉在在洛阳的定海神针。”

“士大夫们有威望,有话语权,但无兵权,王允完全是被架在火上烤,怕他作甚?就是找他摊牌又能怎样?就是真有人造反,他们也只能聚在一起长吁短叹,写写文章发泄不满。”

“至于进宫,太后若这么轻易就被你们见到,王允的话会比你们好用,你们不仅得不到半点助力,还会成为你们最大的麻烦。”

司马懿的一席话落,让荀彧若有所思。

贾诩不满意司马懿一副说教的态度,催促道:

“能不能说重点?”

司马懿丝毫不恼他的态度,“为何你们不能去找蔡邕?他身边聚集了一群大臣,让他们去和太师斗嘴不好吗?你们进不了宫,蔡邕之女蔡琰可就在宫里。”

“天子不在朝中,拿着皇后懿旨同样可以调兵,除了北军,还可以通过杨彪调三辅的丁原,那里有杨定、徐荣、董越等一众将领正在摩拳擦掌。”

杨彪一定会奉旨。

他身后的杨家盘根错节,再加上世代接受的教育,他不会像朱儁那般,硬着头皮拖家带口的把诏书顶回去。

如果走这条路,什么矫诏不矫诏的,纯粹多此一举。

荀彧眸光闪动,从蔡邕和杨彪那边入手吗?未曾设想的道路。

但好像还挺对,蔡邕想见见女儿不难,蔡琰想进长乐宫也很简单。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了?

司马懿啊司马懿,若他不是残缺之身,将来进入朝堂,能轻易将各派系各重臣,在默默之间玩弄于股掌之中。

杨修十四岁任侍中,十五岁任一郡太守,已经让朝野赞叹,然而此人怕是会更胜一筹。

荀彧深深的看了司马懿一眼,好在天子身边,还有一位郭奉孝。

贾诩的眼睛不断转动着,他在评估司马懿计策的可行性。

经过一番思考,他同样认为,可行性非常高。

“文若觉得如何?”贾诩问道。

荀彧沉吟许久才缓缓道:“可行!”

司马懿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今日他来对了。

荀彧等人既然确定了方向,立马开始干。

贾诩找蔡邕去了,钟繇和司马懿负责在宫内提供便利。

一番操作之下,蔡琰得知消息后,双手提着衣摆往长乐宫而去。

对别人来说,难以靠近的长乐宫,对蔡琰还真不难。

一个时辰过去,一封懿旨,真被司马懿带出了宫中,交到荀彧的手中。

“此事惊动了太后,懿旨上面不仅有皇后印玺,太后也在上面盖了章。”司马懿说。

荀彧呼吸一滞,摆正面色,恭恭敬敬的朝长乐宫方向作了一揖,这才目光灼灼的接过懿旨。

没曾想,太后竟然这般支持,皇后也未有半点迟疑。

荀攸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定,不由说道:

“此乃君诏,太尉不敢不尊,我们可以放心了。”

他们所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事,现在变得顺理成章。

荀彧收起懿旨,“我亲自去一趟太尉府府,调兵完成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