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兵教官官教兵(2 / 3)
区,不仅军事素质在飞速提升,文化水平也在同步提高。
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余秋里看着这支自己一手参与锻造的部队,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提笔,给远在延安的林毅,又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详细地描述了部队的这些喜人变化,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兴奋。
信的最后,他写道:“林毅同志,你安心学习。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保证,你会看到一支让你大吃一惊的部队!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
延安。
林毅接到余秋里的第二封信时,他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也即将画上句号。
看着信中描述的一切,林毅的心头,涌起一阵阵暖流。
他知道,自己当初把部队交给余秋里,是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这位独臂政委,用他的智慧和魄力,真正地为这支部队,注入了军魂。
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t待地想要回去了。
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部队,变成了怎样的一支猛虎。
在离开延安前,所有学员都要参加一场最终的毕业考核。
考核的内容,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模拟整个华北战场局势的战略沙盘推演。
学员们被分成“红”“蓝”两方,分别扮演八路军华北指挥部和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进行对抗。
林毅,被分配在了代表我方的“红方”指挥部,担任参谋长。
这场推演,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几乎将这几个月学到的所有战略战术,都运用了进去。
日军“蓝方”的指挥员们,将日军的“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等战术,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度将“红方”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关键时刻,林毅站了出来。
他结合自己对日军作战习惯的了解,以及在学院学习到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破袭战”与“麻雀战”相结合的作战方案。
他建议,“红方”主力,不与“蓝方”进行正面决战,而是化整为零,组成无数个精干的作战小分队,全面出击,专门打击“蓝方”的交通线、补给站、小股巡逻队。
“……鬼子的‘囚笼’,是靠一条条的铁路和公路连接起来的。我们就要把这些线,全部给他掐断!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我们不去攻他的坚城,不去啃他的硬骨头,就打他的七寸!让他有力使不出,最终被我们活活拖垮、耗死!”
这个方案,得到了“红方”总指挥和其他参谋的一致同意。
在接下来的推演中,“红方”彻底改变了打法。
沙盘上,代表八路军的红色小旗,像是无数灵活的蜜蜂,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对代表日军的蓝色据点和交通线,展开了无休止的袭扰。
“蓝方”很快就陷入了被动。他们兵力虽然雄厚,但撒在这么大的一个网里,处处都需要防守,处处都兵力不足。派重兵去清剿,“红方”的小分队早就跑得无影无踪。派兵少了,又会被“红方”吃掉。
三天后,推演结束。
最终的评判结果,“红方”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略上的巨大胜利,成功地粉碎了“蓝“方”的“扫荡”计划。
在战后的复盘会上,主持考核的副院长,对林毅提出的作战方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林毅同志的这个方案,抓住了我们敌后游击战争的精髓!体现了我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思想!很好!非常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