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招揽倪元士,陆羽的诚意(求月票推荐票)(2 / 3)
“倪元士为此,还向国家负荆请罪,表示是自己识人不明。”
陆羽叹息一声,万万没想到良想斗争结束后,还有这么一档子事。
想想也能理解。
千禧年之后什么最赚钱?
房地产。
房地产在这个时代就是遍地黄金,只要拿下地皮盖房子,反手就能赚取大把大把的钱。
要是去搞高科技,搞芯片呢。
可能几亿,几十亿的钱砸进去,最后连个响都听不到。
一直都是这样,想法子捞钱的人太多,埋头做事的人太少。
“校长,你真计划挖倪元士的话,即便三顾茅庐恐怕都很难成功,经历这件事后他戒备心很强,自己组建了个小实验室,拉着学生研究。”
陆羽点点头,“行,你先去忙吧,我再想想办法。”
王野离开后,陆羽打开电脑搜集着倪元士的公开资料,与王野所说倒是大差不差。
在接下来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倪元士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立项研究芯片、光刻机是需要领路人的,对行业内部足够熟悉的人。
如果让陆羽从0开始搞,那意味着从沙子开始搓芯片。
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时间线会无限延长。
“一个让人忽悠瘸了的小老头,看来想要把他请过来,是得拿点真东西给他看。”
陆羽并不计划跑一趟。
从王野话中不难判断出他性格。
面对这种心中有所求的技术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他过来。
而现在的陆羽。
手里恰恰有每个懂技术的人看了都会发狂的宝贝。
……
申城,地下室。
倪德海看着显微镜下的“镜子”,摇了摇头,又失败了。
肉眼看起来已经极为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是无比的粗糙。
站在倪德海身边,是位绑着高马尾的白皙女孩,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倪初旋。
她小心翼翼将那枚镜片取下来,“是配比出了问题吗?”
“应该是,光滑度差太多了,要是能亲眼看看阿斯麦的浸入式光刻机就好了。”
越是在这个领域研究。
倪德海越是能感受到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追赶有多困难。
曾经,国际上光刻光源困在193长达20年。
最终台积电在2002年提出浸入式光刻方案,成功解决问题。
阿斯麦凭此击败尼康,成为新一代光刻机霸主。
而02年的时候,国内刚刚启动193光刻机项目,落后国际水平20多年。
时间到了现在(2009),阿斯麦已经熟练掌握浸没式光刻技术,能达到45以下的制程芯片生产,技术更是实现断层的垄断。
而大夏国内的光刻机最前沿的水平,还停留在90。
即便落后这么多,核心部件都依赖蔡司、cyr等国外公司。
在《瓦森纳协定》下,这些高精尖的部件在大夏是买不来的。
倪元士想做的,就是摆脱对他们核心部件的依赖,实现自研。
但是,太难了。
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只能是不停试错,不停实验,像是撞大运一样去寻找解决方法。
无疑极其烧钱,极其耗费精力。
社会上四万亿基建计划的提出,大夏陷入房地产发展的热潮,倪元士这种搞科技的更没人搭理。
倪初旋收拾着实验仪器,“爷爷,上去休息休息吧,别把身体搞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