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对已故之人的思念(2 / 4)

加入书签

、半块皂,没有腰牌。

捕快眉心更紧:“今早我见一个人挤过你们的摊位,手从你盒边一闪。我追丢了。腰牌是我手里发下的,丟了就是我的罪。”

人群里有窃窃之声,却不是议论,是呼吸。

在这种时候,人的呼吸都放低了。朱瀚忽然道:“闻。”

“闻?”捕快愣了一下,显然还记着上午老夜巡说过的那个字。

“闻你的手。”朱瀚说,“你们都闻闻自己手上的味儿。”

三人都低下头去。

小女儿的手上有一股淡淡的花粉香,剃头匠的手有肥皂清味,捕快的手上有皮鞣味。

朱瀚道:“你们再想想,挤过来的那人,手上什么味儿?”

捕快闭了闭眼,眼睛里像有一阵风吹过,翻起了一个小小的细节:“臭粉味——不,是‘痱子粉’那种……甜的。”

“甜味往哪儿走?”朱瀚问。

“往下。”李遇忽然开口,他开口的时候很轻,像怕惊走什么,“甜味沉,往衣襟里聚。”

“他身上有什么?”朱瀚看向捕快。

捕快想了想:“抱着个小包袱,包袱口朝里,他胳膊肘夹着,挤过去的时候拐了一下。”

“他拐到哪边?”朱瀚问。

“右边。”捕快答,声音更快了,“他拐到剃头匠的斗旁,袖口扫过小姑娘的盒盖——对,他袖口是粗布的,边上有白粉。”

“你还记得他的鞋吗?”王福忽然问。

“草鞋,脚后跟磨得很薄。”捕快脱口而出。

“鞋后跟薄的人,走路拖,抬脚慢半寸。”

王福点点头,“他挤过去时不急,说明他心不慌。”

“他不慌,是因为他手上拿了东西,心里有‘稳’。”

朱瀚结了句,“你别只在这两家摊前找。你去街口那条烫药胡同的尽头,有个卖粉的婆子,她家的墙角有一块旧帘子,帘子底下有一只裂缝的木箱。去闻。”

捕快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把东西‘让’给了墙——不是给人。”他抱拳,转身就走。

人群唰地开出一条道来,像是被竹尺轻轻一拨。

剃头匠和小女儿怔了一瞬,同时摸了一下红绳,像是一起答了“行”。

不多时,捕快就回来了,手里拎着一块破布卷,卷里便是腰牌。

他站在绳外,没立刻进,先伸手,按了按红绳,才跨进来,把腰牌平平放在桌上,向二人一抱拳:“恕我。”

剃头匠笑:“该找的还是你找。你也学会‘闻’了。”

小女儿眼睛里亮晶晶的,抿了一下嘴角:“原来遇急,先不是喊,是闻。”

“记住就好。”朱瀚说,“以后你摊上也挂一条小红绳,摸了再开盒。”

小女儿应了一声,抱起木盒,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调解处”的竹棚,眼神像在把它装进自己心里。

黄昏之前,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

那人穿得极普通,像一位在城里住的外郡商贩,年纪四十上下,背影却熟悉。

朱瀚抬眼方看清,心里微微一动。朱元璋。今日他没穿龙袍,也没带什么装饰,只拄着一根竹杖,杖头磕在地上,不响。

他站在不声不响的角落里,像昨天一样看着人,看那一尺半的空,看鞋、板、桩、绳、鼓,再看人来人往。

朱瀚不招呼,只在目光里给他让出一寸空。朱元璋眼里笑意淡淡,站了一会儿,挪到绳边,伸手,摸了一下。

他摸得不重,像是怕把这条绳弄疼。

摸完,他不说话,转而看向朱瀚,眼中一闪即逝的欣慰像风掠过灯火,灯火却稳。

接着走上前来的是一个佝偻的男人,背着一幅破画框,画框里夹着一张旧纸,上面用炭涂了几笔,隐约是一个桥的轮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