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江南变法(3 / 4)
眼里,心中寒意更甚。
他明白,张雨此番前来,绝非商议,而是通知,甚至是强压。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维飞速运转,沉吟道。
“张大人,非是我等不愿推行新策。只是变法事关千家万户,一动则牵全身。不知大人对此方略具体如何施行,可有详尽细则?
譬如,这宗法如何介入民间田土交易与赋税?行团又如何界定各业准入与经营?若一味强推,恐生事端。”
张雨见张居正语气缓和,心中得意,自以为说服了对方,便解释道。
“叔大兄所虑,我等已有考量。细则自是有的。譬如这丝织行,便可令杭州、苏州等地大小机户,皆依地缘或亲缘,组成行团,统一由行团首领与织造局对接,领受任务,分配工料,统一售卖。
如此,可免个体机户受奸商盘剥,亦可使织造局管理便易,省却诸多麻烦,岂非两全其美?”
张居正一听,心中顿时一片冰凉。
这哪里是“两全其美”?这分明是变相的垄断和兼并!
如此一来,众多独立经营的小机户将失去自主权,不得不依附于由缙绅大户把控的“行团”,其利益必将受到严重损害。
而织造局和背后的权贵,则能通过控制行团首领,更轻松地攫取利润,并加强对行业的控制。
这完全背离了杨帆试图通过变法打破垄断、激发民间活力的初衷!
他不由得深深怀念起杨帆那些看似激进、实则直指核心的经济理念,以及变法以来江南逐渐显现的生机。与眼前这份开历史倒车、只为少数人谋利的“方略”相比,高下立判。
这不仅仅是理念之争,更关乎无数百姓的生计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直接硬顶显然不明智。张居正沉默片刻,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缓缓开口道。
“张大人所言,亦不无道理。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江南情形复杂,各地差异甚大。
如此重大变革,若骤然全面推行,万一有所疏漏,反为不美。
不如这样,我等先择一县,譬如杭州府辖下的钱塘县,作为试行之区。依照此方略,谨慎推行,观其成效,察其利弊。
若果然利大于弊,再推广至全浙乃至江南,岂不更为稳妥?如此,既贯彻了殿下与枢密台之意,又能确保变法稳步前行,不致生出乱子。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他这番话,看似妥协退让,同意试行,实则是以退为进,将难题暂时局限于一县之地,既避免了立即的全面冲突。
又为自己争取了观察和应对的时间,更留下了一个根据实际效果再来论是非的余地。
张雨闻言,眯眼看了看张居正,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真实意图。
但张居正神色平静,看不出丝毫破绽。张雨沉吟片刻。
“张大人,此乃太子殿下监国令旨,内阁枢密台议决之策!非是你我可在此讨价还价之事!
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如今却推三阻四,百般搪塞,究竟是心存疑虑,还是……另有所图,不愿奉诏?!”
他踏前一步,目光锐利如刀,直刺张居正。
“江南变法,乃国之重务,岂容你以一己之见,置殿下旨意于不顾?若再执迷不悟,阳奉阴违,休怪本官据实奏报,参你一个怠慢国事、藐视监国之罪!
届时,莫说你这巡抚之位,便是你项上人头,也未必保得住!”
这番话语,已是毫不掩饰的威胁,撕破了所有虚伪的客套。马自强气得浑身发抖,赵贞吉面色苍白,欲言又止。张四维则紧张地看着张居正,不知他会如何应对。
张居正听着张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