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稳妥行事(3 / 4)
>
最后,他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心腹,语气严肃地告诫。
“从今日起,所有人都需谨言慎行。多听,多看,少说话,更不可擅自行动。
这朝局正处于微妙关头,先仔细观察几个月,看清风向再说。”
裕王府内,另一场会议也在进行。
徐阶、李春芳、谭纶,以及新近被加为东阁大学士、得以参与机要的赵贞吉等人齐聚于此,商议的同样是那道突如其来的监国诏书。
徐阶面色平静,心中却思绪电转。
他深知严嵩即便奉诏回来,年事已高,时日也无多,这首辅之位迟早是自己的。
但目前的关键在于平稳过渡。
裕王坐在主位,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反而带着忧虑和凝重。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孤以为,事情绝非表面这般简单。父皇的意志,孤最清楚不过。
一旦下定决心,绝无可能突然撤火,更不会因些许阻力而轻易改变。此番下诏,必有深意。”
他看向徐阶等人。
“因此,即便父皇让孤监国,孤也不能有任何张扬之举。
一切需得谨守本分,多听,多看,多学。唯有等到……等到父皇真正龙驭上宾之后,那才是确定无疑的时刻。
在此之前,对严阁老,面上仍需礼让,但最好……可以设法拉拢几位可靠的勋臣入朝,作为必要的制约。”
徐阶闻言,躬身表示赞同。
“殿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眼下确应以静制动,以稳为主。”
裕王又问道。
“徐先生,关于日后朝会之事,您认为该如何安排?”
徐阶沉吟道。
“回殿下,朝会乃国之重典,依老臣之见,仍应在玉熙宫举行,一切仪轨照旧。殿下虽需在场,但按照大明规矩,监国之初,多以聆听辅政大臣意见为主,不宜过多干预具体政务。”
李春芳也附和道。
“徐阁老所言甚是。殿下坐镇即可,彰显仁孝,政务自有臣等与严阁老商议处理。”
裕王点了点头,随即又想起一人,问道。
“那……杨帆先生呢?他如今远在江南,这朝会,他是否该来?若来,又当如何?”
徐阶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光芒,平静地回答。
“殿下,杨帆虽被陛下委以变法事宜,但始终未有正式部院官职或阁臣名分。此前几项大事,如清丈田亩、整顿漕运,明面上也多是张居正或其他大臣领衔奏报。
他来与不来朝会,并无定制约束。朝廷之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前朝大学士中,亦有常年不视事、不入朝者,并非特例。”
众人听了,虽然觉得徐阶的话从制度上讲没错,但心中都清楚杨帆的实际分量和影响力绝非寻常。
真把他这样一个立下大功、又深得变法核心的人物完全晾在一边,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皇上对杨帆的真实态度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谁也不敢断言陛下是否真的就此冷落了杨帆。
这时,新晋的东阁大学士赵贞吉上前一步,向裕王躬身提议。
“殿下,陛下诏书虽令严阁老领政,然其核心仍在‘以期天下焕然一新’。臣以为,此意非是放弃变法,恰恰相反,乃是希望加快步伐,尽快见到新气象。
张居正张大人虽干练,然江南变法千头万绪,或需得力之人协助统筹,以彰显殿下监国后推陈出新之决心。”
他顿了顿,语气恳切。
“臣不才,愿请命南下,前往江南,佐助张居正大人,共同推进变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