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确凿的证据(2 / 4)
,至今想来十分懊悔,话说到一半便忍住了。但这句话正道出了其他人最想知道的事。
杨帆变法,究竟会如何对待他们,毕竟皇上威严,真要对付谁,谁也顶不住。
杨帆听后,想到江南皇庄变法、瓷器变法处处受制,最麻烦的是这些人参与贡品走私,与严家和一些中官相互勾结。
他此次本就是来摸底,如今看来,要彻底处置干净十分困难,可话不说清,沐朝弼等人难免动摇,于是坦言告知众人,自己近日与舍人谈及变法,深感云贵情形特殊,单说投献,自己与张太岳在江南就为此头疼。
因占地之广超乎想象,而云贵虽占地不多,祸患却更深,原因在于此地从上到下,户户依次投献,层层依附,极难裁断。
见众人已在认真考虑,他又岔开话题,称自己做这些事并非有意为难,实在是若任由现状发展,最多数十年,大明便会病入膏肓。
他之前也说过,大明与历代不同,亡天下后兴复之难,在于坚守大道,而这般层层投献,恰好与大道相悖,长此以往,气数耗尽,天下大乱恐怕会更胜元末。
他还提到自己本是小道士,阴差阳错卷入其中,无法脱身,索性就做到底,扪心自问,觉得所做之事是好事,询问众人看法。
杨帆虽未明说,但已点到田土投献,语气也极为委婉,这让沐朝弼更加不安,叹气询问若张太岳来处理云贵的投献之事,会如何做。
杨帆不禁一笑,觉得沐朝弼借张太岳说事,就顺畅多了,而他这般态度,显然是赞成变法,只需从张太岳这边入手,将自身问题向嘉靖交代清楚,嘉靖自然会放过他。
于是回应说,若张太岳来做,第一件事便是禁止投献,云贵占地不多,具体清丈反不算大事,难就难在没人带头,不知从何处着手,自己与李贽商议过几次,都觉得无从下手。
沐朝弼哈哈一笑,称若是如此,事情反而简单了。
他表示自己已有头绪,回到昆明府后,就会让人清理投献之事。
撕毁投献契,绝不找百姓麻烦,清理完毕后,会带着黄册到杭州,请张太岳派人前来,也请杨帆留下李贽,三人合力办好云贵的事,询问杨帆是否可行。
杨帆由衷赞叹,称沐朝弼不愧是英雄,自己十分佩服,这样一来,皇上定会十分高兴。
沐朝弼叹气说都是自己人,也不隐瞒,称自己还有几件事整日让人不安,若皇上真要怪罪,后果不堪设想,想找人说情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希望处理完投献之事后,能解决剩下的麻烦。
杨帆自然知道他所指何事,但那些事属于沐朝弼的私事,旁人连知晓都不应该,也就没提柏友荣的供状。
心想届时见机行事,若沐朝弼能向嘉靖解释清楚,顺利过关,自然便没问题了。
在永昌那场关乎局势的暗流涌动之后,杨帆并未多做停留。
他与沐朝弼一道,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微妙默契,启程返回昆明府。
沐朝弼需要时间回去初步料理他那庞大的家业,尤其是清理投献这件棘手事的开端,而杨帆则另有要务。
他并未在昆明久留,稍作安排后,便带着几名得力亲随,快马加鞭直奔安顺而去。
安顺城内,气氛似乎比永昌更为凝滞。
杨帆轻车简从,直接来到了徐渭临时的居所。
这是一处并不起眼的院落,符合徐渭一贯不喜张扬的性子。
推门而入时,徐渭正对着一堆凌乱的卷宗蹙眉沉思,听到动静抬起头,见是杨帆,脸上立刻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他站起身,快步迎上,拱手道。
“部堂,您回来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