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背后教唆(3 / 4)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杨帆眼下可依靠的只有三百火枪兵和一小部分义勇。

踌躇许久,杨帆想起昔日高拱联合严家将自己逼入绝境,最终靠何心隐等人为民请命,才得以翻盘,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仍在人心。

他虽有几个主意但没把握,反复推想后决定冒险一搏,让李贽若觉得不妥便当晚离开,先去乌撒,再转道北上从汉中去宣大,到了宣大或许才能安稳。

李贽笑称。

“杨大人,我本是狂生,即便逃走,也难容于世间,早晚是一死。我愿与您一同拼一把!”

杨帆松了口气,说出自己的主意。

“李先生,云贵百姓都敬慕诸葛孔明,此地有武侯祠,我们可举办一场武侯祭典,与沐朝弼的建文帝祭奠唱对台戏,看谁更得人心。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方未必敢加害我们。”

李贽思索良久,提出。

“杨大人,我们可在武侯祭典上,宣示变法,称云贵变法,便从永昌开始!”

杨帆此前虽考虑过宣示变法,却未将其与祭典结合起来。

他表示,游居敬作为巡抚,由他宣示最为名正言顺,自己宣示也可行,只要沐朝弼不胡来,便可在永昌推行变法。

他还提议让李贽留在此地,待一年半载大局稳定后再走。

李贽欣然同意。

“杨大人,我身为中书舍人,留下也名正言顺。”

两人计议已定,随即开始筹划相关事宜。

刘彰宽的府邸内高朋满座,灯火通明。

沐朝弼端坐于正中的虎皮太师椅上,周围围坐着一众勋臣,包括付友德的四世孙付应芳、廖永忠的后人廖钺、俞通渊的后人俞潮胜等人。此外,还有两位亲近严家的文官。

一位是已罢官闲居的王材,受严世藩所托以文人身份前来观礼;

另一位是现任甘肃巡抚、因丁忧在家的胡汝霖,同样受严世藩请托而来。

座中还有名人杨慎,沐朝弼大胜归来后,众人已奉承了许久,王材还当场作了一首七律,赞叹黔国公平定缅甸的伟业。

杨慎虽心中不悦,却不动声色,多年的挫折让他深谙和光同尘之道,面对眼前的大事,选择三缄其口。

王材笑着对沐朝弼说。

“沐国公,大明定边之功,除永昌侯外便数您了!”

他顿了顿,又说道。

“想当年,若沐老公爷尚在,燕逆便难以猖獗!我亲眼所见,沐国公麾下军容,为大明首屈一指,胜过戚家军!”

众人纷纷附和奉承,虽提及“燕逆”二字时心头一跳,却都装作若无其事,王材则因自己已罢官,说话无所顾忌,依旧笑盈盈的。

沐朝弼观察着众人脸色,笑着表示。

“大人过誉了,战阵之事难料,当年若我等出兵,或许也会和诸位一样,功亏一篑。”

众人一阵尬笑,俞潮胜嗤了一声,称卖命并无好处,提议喝酒,众人又殷勤劝酒。

杨慎起身称自己近日体弱不胜酒力,想要告辞,却被俞潮胜拉住,对方称明日的祭文还需他来撰写,众人中无人能写出垂之后世的文章,杨慎虽不愿掺和,但忌惮沐朝弼的霸道,只好重新坐下。

胡汝霖切入正题,称。

“沐国公平缅功勋卓著,徐阁老主持内阁,会秉公报捷。即便京官和百姓有闲言碎语,阁老、小阁老及裕王爷,也会让他们闭嘴,将士们的功劳,定然不会落空!”

他的话暗示杨帆争功,且涉及变法立场,分量不轻。

俞潮胜积极响应,称。

“平缅之功,源于裕王教导有方,及沐国公与将士们同心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