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判若两人(2 / 4)
吴亮。
他没有多说废话,直接拿出了那名少年递来的纸条。
两人看过之后,只是淡然一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
“大人,这织造局的事,我们不便插手。”
吴明轻声说道。
“没有朱七的命令,我们不敢查探。”
杨帆从中得知,织造局的事极为敏感。
他也了解到,织造局总管杨金是吕公公的干儿子,掌握着大明的财政命脉,多年来深得皇上认可。即便听闻相关事情,他们也只能当作不知。
杨帆由此明白,问题症结在杨金身上,而吴明、吴亮不便查办,需另寻他人。
这让杨帆萌生了成立一支专门查办此类不便公开调查之事的队伍的想法。
他认为自己夹带中的李贽、徐渭、何心隐都不适合,最适合的是吕坤。
随后,杨帆找到吕坤,两人在西湖泛舟时,杨帆拿出了那张纸条。
吕坤接过纸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将其放在一旁,问道。
“大人,您想让在下去调查此事?”
杨帆点了点头,说道。
“正是。”
吕坤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思片刻,问道。
“大人,织造局走私瓷器,所赚的钱财,都去了何处?”
杨帆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吕坤听了,神色凝重。
杨帆见状,又说道。
“我之所以找你,是因为此事,不宜公开。江南锦衣卫的吴明、吴亮,都暗示此事与杨金有关。而东厂的人员,可能也已分化。陆六、徐九、虞二,至少不会站在我这边,连朱七的立场,也难确定。未来行事,会诸多不便,故而,我想以你为首,找些人手,私下调查此事。”
吕坤听了,表示认同。
他坦言,当下形势已到生死关头,每一步都需谨慎。
“杨大人,您和何先生等,都深信,您是为百姓着想。我们,会始终如一,支持您。”
杨帆表明。
“拯救大明,为天下人解除苦难,有些事,必须去做。且不能完全听信他人。我仍希望,你来负责调查之事。”
吕坤应允道。
“大人放心,在下定当竭尽全力。”
吕坤担忧自己做不好,还提出。
“调查织造局,需让皇上知晓。我建议,请何先生,跟蓝道行打个招呼,探探皇上的意思。”
杨帆觉得此建议甚好。
接着,杨帆表示,会向朝廷为吕坤讨要兵部侍郎头衔,从火器营分出一支千人队,归口到舟山公廨,名义上为忠武校尉,归吕坤管辖。
同时将自己的象山盐场的所有账目交给吕坤,其所需费用从盐场支取,还让吕坤多想想其他需求,届时一并解决。
吕坤意识到局势凶险,表示会先考虑几天,之后再和杨帆细说。
杨帆感慨地问吕坤。
“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要坚持走下去,你可会后悔?”
吕坤以圣人周游列国虽未成功却仍坚持行道为例,表明他们所求的是大道,只要去做便无需顾虑太多,杨帆听后不禁莞尔一笑。
杨帆的权力,难以言说。
起初,他只是赈灾钦差。因江南之行有锦衣卫的威势,很快开始打击严家。
百官群臣,都认为他可能只是皇上打压严家、为裕王即位铺路的棋子,严嵩亦是如此看法。
但后来,杨帆在江南切实做了大事,迅速解决了财政危机。
严家感受到危机,才看出皇上任用杨帆,实则是在推行变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