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埋怨臣妾(2 / 4)

加入书签

督,曾任漕运总兵官;刘世延则是五军都督府右军的都督佥事。

小院中除严嵩、严世藩父子外,仅有罗龙文、鄢懋卿、赵文华等人作陪,足见此次会面的重要性。

严世藩为两人斟茶,笑着表示老爷子因他们的到来十分高兴,邀二人先品茶润喉,两人道谢回应。

严嵩换了薄衫出来,更显像是朋友小聚,严世藩扶他坐下并垫上软垫。

严嵩捋着长须,提及与李庭竹许久未见,感慨刘世延难得从南京来京,希望多聚聚。

李庭竹稍年长,谦虚称严嵩日理万机,是大明朝不可或缺的人物,而自己与刘世延都是不管事、混日子的人,不便前来打扰。

严世藩爽朗一笑,称他们才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东家,自己这些人不过是长工,两人听后略显尴尬。

刘世延叹气说道。

“县官不如现管”,若不是严家父子照拂,自己这些人恐怕只能赋闲在家,还提及勋臣袭爵不易,不少人十几年都未能袭爵。

严嵩、严世藩父子对视一眼,知道正题即将到来。

大明勋臣命运多舛,洪武、靖难时期屡遭打击,此后历代皇上严守“勋臣不得预九卿事”的祖训,勋臣后代多无官职,形同圈养。

弘治以后,许多勋臣不仅袭爵困难,即便袭爵待遇也大不如前,能在朝廷任职者极少。

嘉靖登基后虽启用部分勋臣制约杨廷和父子党羽,但这些人多为有名无实的武职,且需自行打点,如仇鸾曾拜严嵩为义父,经严世藩举荐才得以任职。

刘世延的话表明他已放下勋臣架子,认清现实。

严世藩会意,却仍想探明来意,淡然回应他们终究是“东家”,比自己这些“过客”强。

李庭竹尴尬一笑,坦言今日前来是为打听一事,想听句真话。

严世藩笑问是否为杨帆的“漕运具陈”,两人重重点头。

严嵩开口,称此事确实是粮长兑户的错,还牵扯佛郎机国总督索扎,杨帆身为钦差遇刺,若自己未告病定会严惩,暗指徐阶心太软。

两人闻言心头一凛,他们知晓郭琮能任漕运总兵官,是因贿赂严嵩三千金并经其开口才得皇上应允,此时严嵩说要严惩,让他们摸不清真实意图。

他们此次前来是为给郭琮撑腰,郭琮身为武定侯后人,若被杨帆打压,将是危险信号。

勋臣们一直密切关注杨帆变法,上次皇庄改革已让他们恐慌,此次徐阶虽未动郭琮却夺走其兵权,更让他们警惕。

两人认为严家此时已处弱势,没理由拒绝勋臣,于是刘世延直言郭琮虽有过错,但漕务废弛并非他一人之过,如今徐阶派巡漕御史下去,郭琮十分不安,特来向严嵩讨主意。

严嵩点头沉吟,称胡植是自己门生,漕运总督与总兵相互依存,漕务之事不会是一人之责,随后撂下一句“世上的运河只有这一条,没有两条”。

李庭竹、刘世延起身深深一拜,严世藩赶紧扶起二人,邀他们继续品茶。

刘世延又问起徐阶想让杨帆提督漕运军务一事,两人得到答复后便告辞离开。

严世藩送走他们后,疑惑为何举荐谭纶而非自己人,严嵩瞪了他一眼,解释如今不便举荐自己人,此举算是断臂求生,还能得裕王欢心、获勋臣信服,要着眼将来而非眼前。

严世藩恍然大悟,明白父亲的谋略。

如今处于弱势,需按弱者思路布局,联合部分勋臣集结于裕王旗下,等待嘉靖驾崩、裕王登基后,再废除变法或借变法之名恢复旧制。

期间需像蛇一样抟力蓄力,伺机给予敌人痛击。

他表示会多联络勋臣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