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时辰到了(4 / 5)
国、琉球等人。朝廷尚无专门衙门审理此类案件,故成立舟山公廨,专司明朝人与外邦人互犯之案。”
他顿了顿。
“对倭寇定战争罪,重者处斩,其余按徒流杖配处置。我想将此衙门挂在孔门名下,与祭孔同日进行。”
吕坤率先反应过来。
“妙!此举既能昭告天下倭寇罪行,又能让十二国无话可说,正合孔孟'王道无差'之旨!”
李贽也抚掌笑道。
“以王道行司法,以仁义正刑名,此乃古圣先贤之道!”
唯有何心隐略显迟疑。
“儒门与法家混淆,是否妥当?”
杨帆早有准备。
“孔子曾做大司寇,掌刑狱之事。此举名正言顺。况且,《春秋》有判例之实,唐律有'化外人'条款,皆可为此事渊源。”
“尧舜大道,大同之旨。”
何心隐琢磨片刻,终于点头。
“杨大人思虑周全,老夫无异议。”
四人计议妥当,何心隐当即挥毫,将仪礼细则一一写出。
杨帆仔细审阅,不时提出修改意见,四人讨论至日暮方散。
离开后,杨帆马不停蹄赶往词人祠。
张居正已在厢房等候多时。
“如何?”
张居正见杨帆进门,立刻起身相迎。
杨帆将计划详细道来。
“好!此举不仅能挫败严家阴谋,更能彰显朝廷威严!”
他略一沉吟。
“只是时间紧迫,需立即行动。”
杨帆点头。
“我已请何先生草拟仪礼,李、吕二位负责祭文。当务之急是召集官员。”
张居正会意,立刻取来笔墨。
“我这就起草文书,请张翰今日下发,令全省七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
衢州新桥孔庙内,晨光透过古老的柏树枝叶,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三日前的大雨将庙宇洗刷得一尘不染,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松柏与书卷混合的清香。
杨帆整了整青布儒服的衣领,指尖触到内衬暗袋里那份密折的轮廓。
他侧目看了眼身旁的张居正,对方正微微仰头凝视大殿檐角垂下的铜铃,神色肃穆中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锐利。
“时辰到了。”
张居正低声道,声音只有他们二人能听见。
杨帆颔首,目光扫过殿前广场。黑压压的官员队伍整齐排列,清一色的儒生冠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
这本该是庄严肃穆的场景,却因某些人刻意低垂的头颅和闪烁的眼神,平添了几分诡谲。
“严家的人倒是老实。”
杨帆嘴角勾起冷笑。
“看来胡宗宪的事让他们学乖了。”
张居正轻轻摇头。
“噤若寒蝉未必是畏惧,更可能是蓄势待发。”
二人不再言语,随着钟磬声迈步向前。
何心隐与颜山农已立于祭台两侧,手中捧着古朴的礼器。
杨帆注意到何心隐今日特意换了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儒衫,腰间束着麻绳,与那些绫罗绸缎加身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
“释莱礼始——”
颜山农苍老的声音在殿前回荡。
杨帆站在第一排正中,能清晰看到祭台上的摆设。三排素菜整齐排列。
最前排的鱼、李、栗还带着晨露;
第二排榛、菱、芡散发着山野清香;
第三排的芹、菹更是寻常百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