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想要的效果(3 / 5)

加入书签

人明鉴!”

何心隐激动地站起来。

“就像当年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就是思想!”

争论越来越激烈,朱翊钧却想起宣大前线的饶阳郡王。

那位老王爷曾给义勇们讲《朱子家训》,效果出奇地好。

“这样吧。”

朱翊钧抬手示意安静。

“先在两千火铳兵里试行。编二三十句口诀,主旨是'尧舜大道、天下普通人'。”

何心隐立刻接话。

“当兵的多不识字,要大白话,比如'不拿百姓一针线'这种。”

“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而战。”

吕坤若有所思。

“保家卫国太虚,不如说'打倭寇,护乡亲'。”

李贽虽然不以为然,但也贡献了几句直白的口号。

众人越说越兴奋,很快拟出了十几条。

朱翊钧听着这些讨论,思绪却飘向更深的地方。

他想起了大明军队的变迁——从开国时骁勇善战的卫所军,到如今腐败不堪的家丁军。

特别是严嵩专权后,将领们纷纷蓄养私兵,朝廷的正规军反而成了摆设。

“大人?”戚继光注意到他的走神。

朱翊钧回过神来。

“想起些旧事。戚将军,你军中可还有卫所出身的士兵?”

戚继光苦笑。

“早没了。现在都是募兵,要么就是末将亲自挑选的义乌子弟。”

“王如龙、陈子銮他们如何?”朱翊钧突然问。

戚继光一愣。

“都是勇将,大人为何突然...”

“他们手下士兵,可有分三六九等?”

戚继光的表情变得复杂。

他沉默片刻,终于点头。

“乡党故旧自然...更受重用些。”

朱翊钧长叹一声。这就是问题所在——戚家军再能打,内部也是靠乡谊亲疏维系。

没有关系的士兵,往往被当作炮灰。

“新编的口诀,第一条就写'军中皆兄弟,生死共担当'。”

朱翊钧突然说。

何心隐眼睛一亮。

“好!破这乡党之弊!”

讨论持续到日影西斜。当众人散去时,朱翊钧独自站在书院回廊下,望着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路。

李贽悄悄走近。

“大人似有忧色?”

“杭州米价,这个月涨了多少?”朱翊钧突然问。

“两成有余。”

李贽低声道。

“若秋收前不能平抑...”

朱翊钧捏了捏眉心。粮食、倭寇、军改,千头万绪都压在心头。

但最让他不安的,还是那个远在日本的盟友。

“李兄,你说织田信长收到信后,会如何反应?”

李贽捻着胡须。

“此人野心勃勃,必会出兵。但之后...”

“之后便是与虎谋皮了。”

朱翊钧苦笑。

“但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暮色中,书院钟声悠悠响起。

朱翊钧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向等候的马车。

《大明王师歌》的墨迹还未干透,朱翊钧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宣纸,在文华殿内来回踱步。

窗外春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他手中的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人,您已经改了七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