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此言差矣(3 / 4)

加入书签

,莫名其妙就”暴病而亡”。

如今这朝堂之上,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礼部侍郎高拱站在人群中,胸口剧烈起伏。

他今年刚过不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看着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模样,他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臣有本奏!”

高拱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有惊讶,有担忧,也有几分钦佩。

严世蕃打量着这个不知死活的礼部侍郎。”

高大人请讲。”

高拱上前一步,朗声道。

“严阁老所提三条,臣以为有待商榷。大同局势虽危,但尚未到倾全国之力应对的地步。八百万两军费,恐江南难以承受;增兵五倍,各地防务必将空虚;至于更换边关将领。”

他目光直视严世蕃。

“严阁老在宣大蓟辽的用人,一向得当,何须此时大动干戈?”

几位站在后排的年轻官员忍不住点头赞同,却又迅速低下头,生怕被严世蕃注意到。

严世蕃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缓步走向高拱,靴子踩在金砖上的声音格外刺耳。

“高大人在礼部任职多久了?”

他突然问道。

高拱一怔。

“十年有余。”

“十年礼部,可曾去过边关?可曾见过鞑靼铁骑?”

严世蕃的声音陡然提高。

“土木堡之变距今不过百年,庚戌之变更是近在眼前!高大人口口声声说局势可控,若因你之言误了军机,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高拱面色涨红。

“下官只是。”

“只是什么?”

严世蕃厉声打断。

“只是不通兵事,却敢妄议军国大计?高大人,你可知边关将士每日枕戈待旦,你可知俺答大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

他猛地转身,面向群臣。

“诸位!今日之议,非为严家,实为社稷!若因循守旧,贻误战机,我等皆成千古罪人!”

高拱被这番抢白说得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求助般地看向几位同僚,却发现他们纷纷避开他的目光。

这时,大殿左侧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裕王起身,他身着绛紫色亲王常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先对着龙椅方向深深三拜,动作庄重而沉稳。

“父皇容禀。”

裕王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儿臣以为,当前首要之务,当是救援大同。”

严世蕃猛地转头,有些惊诧,显然没料到裕王会在此刻发言。

裕王不疾不徐地继续道。

“大同安危,直接关系宣大蓟辽存亡。增兵大同,乃当前最紧急、最重要之事。”

他目光扫过群臣。

“此外,驻防大同的钦差杨帆,一心报国,劳苦功高。儿臣恳请父皇,万勿放弃此等忠良之臣。”

群臣面面相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今日朝会的核心,竟是杨帆的去留问题!

徐阶站在文官队列中,眼中带着赞赏。

他在心中暗道。

“裕王殿下这番话,比我们之前演练的还要精彩!”

他偷眼望向偏殿方向,那里是皇帝听政的地方,心中暗自庆幸。

“皇上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