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妙计(2 / 5)
'致良知',何为良知?士农工商各安其位,方为天道。杨帆此举,是在颠倒乾坤!”
张居正眉头紧锁,走到窗前。院中桃花开得正艳,一只蝴蝶停在花瓣上,忽又被风吹走。
他想起三年前在翰林院初见杨帆时,那个年轻人眼中燃烧的火焰。
“张公。”
马自强轻声道。
“还有第三不可。”
申时行点头。
“其三,杨帆若在宣大之战中失利,必遭严党反噬。届时支持他的人,轻则贬谪,重则...”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已经明了。
张四维突然拍案而起。
“荒谬!杨帆若败,严嵩重掌朝纲,我等这些年推行的新政将毁于一旦!张公的清丈田亩、一条鞭法,哪一项不是动了那些人的奶酪?”
“所以更不能与杨帆绑在一起!”
徐学谟针锋相对。
“张公的变法循序渐进,与杨帆的急功近利岂可同日而语?”
争论声越来越大,张居正却置身事外。
他想起杨帆信中的话。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公若再犹豫,恐错失良机...”
“够了。”
张居正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他走回案前,手抚过那封信。
“归兄,你刚才提到粮食问题...”
归有光眼睛一亮。
“正是。张四维兄担忧农民转业会导致粮荒,但天下之大,岂止大明产粮?倭国、暹罗、吕宋,皆可购粮。只要商贸畅通,何愁无粮?”
“荒谬!”
徐学谟再次出声。
“依赖外邦粮食,万一海路被断,岂不是自掘坟墓?”
张居正抬手制止了即将再起的争论。
他感到难以决断,这个问题需要直接向杨帆求证。
但眼下大同战事紧急,信使往来至少需要十日...
他转而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封缄的密信,蜡封上印着梁字。
“这是梁梦龙从宣府发来的。”
张居正声音平静,却让所有人屏息凝神。
“严嵩突然回撤外塞诸卫。”
“什么?!”
张四维失声惊呼。
“这...这是叛国之举!”
马自强拍案而起,老脸涨得通红。
“严嵩老贼安敢如此!外塞卫军一撤,大同岂不成了孤城?”
“见事太慢。”
张居正轻叹一声,将密信在烛火上点燃,火舌很快吞噬了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
“这种事在历史上并非罕见。诸位还需...更多历练。”
众人面面相觑,室内一时只剩下火焰吞噬纸张的细微声响。
申时行眼中精光一闪,突然开口:
“严嵩为何如此冒险?他与杨帆的仇恨竟深重至此?”
张居正凝视着最后一片纸灰飘落,声音低沉。
“局势演变至此,已非私人恩怨。严党与杨帆,势如水火。”
“八万敌军压境。”
申时行迅速接话,眼中带着洞察的光芒。
“外塞卫军撤回,大同孤立无援。严嵩这是要天下人亲眼看着杨帆...败亡。”
张四维倒吸一口凉气。
“杨帆若败,我等这些年推行的新政...”
“将付诸东流。”
徐学谟冷冷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