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洪武南巡(3 / 4)

加入书签

的推荐,尽管朝中有些文官提出反对,这征倭寇选将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长安侯杨帆,被钦定选为征伐倭寇的主将,曹国公李景隆为副将,郭镇、耿瓛、徐辉祖等青年将官随行征战。

才停息了不到半年的大明,又开始运转起来,战争机器的运转,使得物资与人员不断往辽东汇聚。

养精蓄锐两年的辽东军,再度迎来了出征的机会,也迎来了辽东军历史上最为艰难,也是最为传奇的一战——洪武二十八年平倭之战!

洪武二十八年,元宵节。

应天城到处张灯结彩,朱元璋于宫中举行家宴,同时,还在家宴上宣布了一件事。

继去年去北平府待了一年后,今年,朱元璋与马皇后要去南边转一转,游历大明的大好河山!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朱元璋去北平府可不是白白去的,首先,就是起到督造新都的作用。

自朱皇帝到了北平府后,新都后续的营造速度堪称恐怖,预计洪武二十八年年底的时候,新都就能彻底完成。

其次,朱元璋到北平府,对李景隆北征后勤的督促作用亦十分明显。

北平府,乃运送粮草的一个重要枢纽,从南边送来的粮草,都要经过北平府转运。

历来不乏在军粮上动手脚、中饱私囊者,然而,有朱皇帝在哪怕朱元璋没有亲自参与到其中。

负责转运军粮的官吏们也是战战兢兢,《大诰》上的各种事迹还历历在目,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故朱元璋北巡北平府,也间接地保证了李景隆北伐后勤的顺畅与安全。

今年,朱元璋不再北巡而是南巡,里面的意味就更加地意味深长了。

去年,杨帆在福建三省审查海贸走私案,让三省的官场“大地震”,大批官员吏员落马。

杨帆此举的确让三省的官场刮骨疗毒,令海贸重新掌握在了朝廷手中,然局势还不稳定,更有很多人对杨帆充满怨恨,想要杨帆命的人不知有多少。

杨帆领军出征,身边戴甲之士十几万,这群人自然要不了杨帆的性命,但他们可以暗中使手段,搅乱福建三省的局势,更可以间接影响到倭国的战事。

就拿倭寇之乱来讲,若明军在倭国征伐期间,造成大量的浪人离开,就会蔓延到大明的沿海。

届时倭寇横行沿海,会不会有人借此做文章给朱标压力?会不会有人以百姓为借口,指责辽东军,指责杨帆指挥不力?

朱元璋的眼里不容沙子,他的战略眼光更是长远得很,早就预料到这种事。

故朱元璋前往南边巡视,首先,便是稳定人心惶惶的福建三省,镇压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

历来倭寇横行海上,或多或少都有当地的官员、豪绅与之勾结的影子在里面。

其次,朱元璋要去看一看纪纲组建锦衣卫的情况,也是为以后锦衣卫在大明各省陆续铺开做一个调查。

朱标尝到了锦衣卫落到地方的甜头,故有心在其他的省也建立锦衣卫衙门。

朱元璋便替朱标看一看,若纪纲当真做得不错,锦衣卫也做出了成绩,朱标的计划就会陆续实施。

其三,大明征伐倭国,物资粮草一方面要从高丽的金州、耽罗运送过去,另一方面,也要从大明的本土沿海建立一条航线,保证物资粮草的充足。

这样就能避免倭国北朝派出水军,截断大明粮道这种事情发生,杨帆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已经着重于粮道安全。

从沿海运送粮草,关乎辽东军的生死存亡,难保不会有人从中作梗,断辽东军的粮草军械。

朱皇帝亲自过去坐镇,就是在警告那些心怀不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