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决胜千里(3 / 4)

加入书签

妥,不妥,这样太冒险了,万一我军不能速战速决,岂不是会陷入被动?”

郭镇的话,也引起了不少将官的赞成,他们也认为,耿瓛的建议过于冒险。

明军当前军中的粮草,大概够半个月使用,若是半个月内没法击溃瓦剌,光是军粮都能拖死明军。

耿瓛环视众人,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要获得大胜总要付出代价,大将军,请您定夺!”

李景隆眉头紧锁,一直没有说话,说道:“直取瓦剌风险过高,若是放弃当前我们的优势,本将也不甘心。”

李景隆背着手来回踱步,众人的目光全都汇聚到了李景隆的身上,李景隆道:“不如,分兵!”

分兵?耿瓛、郭镇等人微微一怔,却听李景隆解释道:“本将将派遣一人镇守乌里雅苏台,继续勘察瓦剌主力的位置。”

李景隆伸出手,在地图上指了指,道:“本将则率领主力回防,铲除鞑靼,确保粮道,当然,也要保证皇太孙的安全!”

李景隆的战略,便是先率领轻骑火速赶往和林,设法先找到朱雄英。

其他的主力大军,则在后面跟进,集中兵力先解决粮道的安全再说。

李景隆的战略,是对郭镇、耿瓛战略的折中,表面上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

但李景隆的做法,却让明军进一步分散,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良机。

朱元璋对李景隆的评价很中肯,李景隆看上去谨慎,但行事不够果决,该放弃的放不下,该冒险的时候不冒险,结果就是造成首尾难顾的局面。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下旬,北平府。

朱元璋背着手,漫步于北平城内营造了八九成的皇宫中,如今的皇宫还差一些细微之处需要雕琢,估摸着再有一年半载就可完成。

云奇小心翼翼地陪在朱元璋身边,道:“陛下,曹国公的战报已经来了,您,是否要现在看看?”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道:“七日前才来过一次战报,声称要分兵,一部分留守乌里雅苏台,一部分回防确保粮道。

九江那孩子,还需要磨炼,若是要回防就该全部回去,不该留下郭镇守在乌里雅苏台,说说吧,九江是不是吃了亏?损兵折将?这才送了战报回来?”

云奇惊讶地瞪大眼睛,说道:“陛下神机妙算,曹国公率领轻骑返回的路上,遭遇瓦剌伏击,折损兵将五百余人。”

同时,留守在乌里雅苏台的郭镇,也遭受了瓦剌的袭扰,损失不小。

李景隆本人倒是没有什么事,不过,李景隆到了和林才知道,朱雄英已经获救。

辽东三千营护送着朱雄英后续抵达和林,众人合兵一处,以和林为中心,重新制定战略。

云奇念诵完战报,道:“既然陛下您知道这曹国公会吃败仗,为何不传讯,让曹国公改变方略?”

朱元璋轻哼一声,道:“将在外,有些事要他们自己去闯,自己去经历,瓦剌、鞑靼已经衰弱,不会伤到我军筋骨,正好让九江、雄英他们历练历练,吃点苦头是好事。”

朱元璋如今最关注的,就是对朱雄英的培养,为了培养朱雄英,有所牺牲在所难免。

应天,皇宫。

朱标执白杨帆执黑,两人正在对弈,不过,这两个人的心思,可没有放在下棋上。

朱标摩挲着棋子,轻声说道:“曹国公于杭爱山分兵,决定先肃清威胁粮道的鞑靼军,再对付瓦剌,杨先生觉得,如何?”

杨帆沉默片刻,说道:“中规中矩,不过这样反而陷入了对方的节奏,被瓦剌、鞑靼牵着鼻子走。”

朱标微微颔首,问道:“那杨先生觉得,要如何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