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海贸奏疏(3 / 4)
邵质,继续说道:“殿下,这其二,便是由我大明官府主动组建船队,船队之中每次要分出固定的船只份额,给予民间的船只,不过,这合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监察,依旧是锦衣卫与监察御史合作监察。”
朱标闻言微微颔首,不过旋即说道:“此法子好虽好,但是如何防止海贸走私?”
商队跟随官船出海,是需要缴纳赋税的,为了逃避赋税,民间的商船私自出海愿意冒险走私。
杨帆自然早有办法,道:“殿下,这正是臣要说的第三点,需严格管制商船,将能远航出海的船只登记造册,新造出的商船必须每一艘都要登记造册,严格打击海贸走私,不过,要保证海贸安全,要打击海贸走私,还需平定倭国,将海上的倭寇隐患彻底灭绝!”
这正是杨帆的判断,欲打击海贸走私,一方面需要健全制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倭寇再也闹腾不起来!
历史上,大明的沿海经常遭受倭寇的侵袭,这里面固然有倭寇狡诈凶残的原因,却未必没有东南沿海利益集团在里面搅动风云,断了官营商船出海的路,这海量的收益,自然进入了他们的口袋。
故杨帆就是要诛灭倭国,将倭国彻底变为大明的一个省,彻底稳住大明的海贸,稳住大明的命脉!
早朝结束,官员们三三两两离开皇宫。
杨帆本来准备立刻返回府邸,结果刚出宫门,就被邵质、吴伯宗的亲随请上了马车。
马车慢悠悠地离开,杨帆看着邵质与吴伯宗,笑着说道:“两位大人,在奉天殿上两位与我还未争论够?”
邵质与吴伯宗互相看了一眼,邵质笑着说道:“长安侯说笑了,我们对长安侯的《海贸奏疏》很是感兴趣,所以才请长安侯一叙,好好聊一聊。”
两人宴请杨帆,挑选了应天秦淮河畔的一座雅致酒楼,酒楼的雅间临着秦淮河。
清风徐徐水波不兴,邵质对杨帆说道:“杨大人,你这《海贸奏疏》真施行下去,可知要动摇多少人的位置?多少人的利益?你这是将自己置于火上啊!”
有些话在朝堂上,邵质不便说,私下里反而开门见山。
杨帆微微一笑,反问邵质道:“邵大人觉得,这些人的位置、利益,与大明的命脉与将来比起来,孰轻孰重?”
邵质沉默了片刻,说道:“杨大人觉得,海贸走私,当真会触及大明的命脉?我大明没有了海贸,便活不下去?”
邵质、吴伯宗等很多大臣,与杨帆的政见不合,就体现在这里。
吴伯宗也说道:“我大明坐拥天下中心,地大物博,这海贸难道还能决定我大明的生死?”
杨帆闻言笑了,他指着窗外潺潺流淌的秦淮河,道:“我大明北击鞑靼、瓦剌,取高丽、安南,未来还会平倭国、麓川,所辖领土之大将远迈汉唐,然海贸利益随着我大明领土之扩张,必定暴涨。”
“再过几年我大明迁都北平府,都城北迁,对南边的影响势必减弱,那海贸海量的赋税谁不眼馋?这南边难免不会有人联合起来,对海贸的收益下手。”
“陛下在,殿下在,皇太孙在的时候,或许没事,可是未来呢?谁能保证未来那群胆大包天的人,不会吞了海贸的利益,揣进自己的口袋?”
邵质与吴伯宗对视一眼,邵质轻声说道:“杨大人说的道理,我们不是不明白,但何必这般匆忙?我大明这两年正是多事之秋,征战频繁,若是再多福建那边做改变,恐怕会引起更多的乱子。”
杨帆语气诚恳,道:“两位大人,未来东南亚都会是我大明的,而海贸利益也会成为我大明的支柱之一,不可不提前布局,否则等到了尾大不掉的时候,我们都不在了,谁能力挽狂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