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洪武二十六年(3 / 4)

加入书签

动,配合我大军北征。”

计划没有变化快,世事不可能都按照计划好的行进。

倭国的局势变化,使得大明的战略也发生了转变,朱皇帝沉吟片刻,问朱标道:“太子的意思呢?”

朱标眉头紧锁,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提前动兵北伐可以,但是最好先与杨先生沟通一下,看一看他那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是否能配合我大军北征。”

“永安都司内部落繁杂,情况复杂,而朝廷远离辽东情况定不如杨先生了解,先问一问他,若是那边亦能提前动手,正好两路大军联手。”

蓝玉撇了撇嘴,显然他依旧觉得倭国不成问题,更不应该为了一个倭国,就修改北伐的时间。

练兵、备战,筹集粮饷等都要靠时间,越晚动身准备的就越充分,胜算也就越大。

蓝玉与杨帆打的一样的心思,都希望能迅速结束战争,一举打垮瓦剌、鞑靼。

朱皇帝微微颔首,道:“也好,送一封书信去辽东,问一问杨帆的意思。”

应天的书信送到辽东,转眼就到了六月。

辽东,辽阳城。

收到朱元璋来信后,杨帆第一时间召集亲信议事,李景隆、瞿能、沈炼、刘琏、夏元吉皆有参与。

议事厅内,杨帆将信件传阅于众人,李景隆率先表态,道:“大人,倭国要打,但是我辽东也有事情要办,当前不宜打乱计划,我认为可如实禀报陛下,暂缓出征蒙古,按原计划就好。”

瞿能却摇了摇头,说道:“李大人,陛下亲自写书信到辽东,肯定是有出兵之意,就这么回绝了陛下恐怕不妥。”

李景隆看了瞿能一眼,反驳道:“打仗不是儿戏,当前动手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怎么能因陛下的心意就不说实话?瞿大人,这可不像你的作风。”

杨帆挥挥手,让二人不要再争辩,问刘琏:“刘大人,当前府库中的军粮可还充足?”

刘琏想了想,说道:“充足,大军出征蒙古的话,可支撑七个月到八个月。”

七个月到八个月?杨帆心中暗叹口气,看来时间的确紧迫了些,辽东还未彻底恢复元气。

他沉吟片刻看向夏元吉,问道:“元吉,萨理彦最近可有联系你?与你继续购置军械?”

夏元吉与萨理彦接触,并暗中“走私”军械给萨理彦,皆受了杨帆的授意,不然夏元吉怎么会与之合作。

夏元吉闻言笑了笑,道:“有,比之前购置得更多,这萨理彦表面上恭敬、老实,实际上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扩充兵力,被他吞并的五个小部落中留下的部分精兵,已经被萨理彦消化整编了。”

沈炼抱着胸,道:“一边倭国南朝岌岌可危,一边萨理彦暗中扩充势力,朝廷还要大人去西征配合梁国公,这局势……想要全部兼顾,难。”

杨帆来回踱步,脑子里在思索着对策。

首先倭国南北朝的局势已经日渐明朗,南朝式微,两三年内有被吞并的危险。

其次,大明当前又必须在进攻倭国之前,处理瓦剌、鞑靼,两个北方威胁。

杨帆又必须协助蓝玉,从东面进攻鞑靼,分担蓝玉的压力。

那么对于杨帆来说,将整合永安都司各部落的事情往后托,似乎是个最优解。

但辽东的文官武官谁不知道,杨帆将三部女真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时刻想着除掉、汉化。

杨帆就这么走了好一会儿,夏元吉说道:“大人,要不先以征蒙古为主吧?”

杨帆的脚步忽然停下,摇了摇头,道:“事在人为,元吉,你来执笔写一封信往高丽,本官这次要借高丽的风,彻底解决萨理彦与其他两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