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洪武点将(2 / 4)

加入书签

,送往安南协助燕王朱棣,治理安南。

朝议后,武英殿。

朱元璋背着手与杨帆漫步在小雪中,笑着问道:“有什么事情不在朝议上说,非要私下里来见咱?说吧,你又有什么鬼主意?”

杨帆跟在朱元璋身后,轻声说道:“朝议商议的是安南的事情,臣私下里找陛下,乃是为了北征。”

朱元璋闻言奇怪,北征还远着呢,往近了说有三部女真的事情要忙,一旦战事开启没有一年半载杨帆都无法脱身,怎么忽然提起了北征?

杨帆解释道:“北征,要同时面对瓦剌与鞑靼,我辽东军一路军,难以克敌制胜,故朝廷亦要派大军北征,两路大军合力克敌,这北征大军需要有一位良将坐镇。”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杨帆的意思,瞥了杨帆一眼,道:“好啊,你杨帆也学会推荐人了,不过,九江年纪尚轻,虽然在高丽乐游原打了一个漂亮仗,但还不足以承担北伐重任。”

朱元璋以为杨帆要推荐李景隆,因为李景隆已经是辽东军中二号人物。

杨帆却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北伐关乎未来大明的安危,九江还需要历练,臣要举荐的不是他,臣举荐梁国公蓝玉,率领大军北伐!”

朱元璋停下脚步,颇为意外地看向杨帆,那目光里有审视,也有惊讶。

杨帆与蓝玉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当初杨帆督办大案,没少对蓝玉昔日的旧友动手。

朱元璋就这么沉默了一会儿,问杨帆:“你为何,要推荐蓝玉?给咱一个理由。”

杨帆微微颔首,将早就想好的理由说出来:“陛下,梁国公曾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廷,瓦剌、鞑靼诸将畏惧梁国公,在气势上我军就赢了一筹,此为第一点。”

顿了顿,杨帆又说道:“梁国公对出关野外作战,经验丰富,且年富力强,若魏国公、信国公身体康健,臣当然推荐他们两位,但是放眼望去当年随着陛下您征战的大将中,梁国公最合适,此为其二。”

“最关键的在于梁国公的变化,前些日子蓝彩在京城中殴打百姓,臣将他抓到了诏狱,教训了一番,梁国公来见了臣一面,臣看得出梁国公与之前,大为不同,为人谦逊了许多,他已经赋闲多年,也该施展抱负、才华。”

蓝玉是朱元璋的义子,还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朱雄英的舅公,女儿更嫁给了蜀王朱椿,他与皇族的关系密切。

不过,蓝玉性情孤傲不善于与人处理人际关系,更要命的是蓝玉也学朱元璋,收了不少的义子。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虎目中闪烁着危险的光,道:“咱听说蓝玉就在最近一个月,遣散了蓄养的庄奴,还与他的那些义子划清了关系,还好生管教了他的三子,这些办法是你给他出的?”

杨帆的心猛地一跳,对上朱元璋的目光,朱皇帝年老了,但虎老雄风在,他的虎目里透着威严与锐利的精光。

闻言,杨帆露出诧异之色,道:“梁国公还蓄养了庄奴?收养了义子?”他久在辽东忙于征战,自然不知道蓝玉私下里的小动作。

瞧见了杨帆本能的反应,朱元璋升起的戒心打消,道:“收了五个义子,蓄养了上千的庄奴,他那点小动作以为咱不知道,咱只是不愿意搭理他罢了。”

“当初从捕鱼儿海大声凯旋,他夜宿关外,差一点派人攻打自家关隘,他以为咱不知道?哼,这些年冷着他,就是让他好好反省反省,休要自以为是尾巴翘到天上去。”

朱皇帝冷着蓝玉,的确让蓝玉的骄狂之情熄灭,本来他准备在洪武这一朝,都冷着蓝玉,未来让朱标启用,也算是施恩,但时局变化太快。

正如杨帆所说,北伐,需要一个强力的大将统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