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急流勇退(2 / 4)

加入书签

,道:“老夫有上中下三策,给小杨大人说说,这上策嘛,小杨大人在去京城述职后‘染病’,从今往后南征北战的事情先停一停,就在辽东静养,待上五六年。”

五六年之后,杨帆才四十岁左右,有足够的时间施展抱负,一展才华。

杨帆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等不了五六年那么久,只争朝夕!”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薨逝,若是等到那时候朱标继位,大明会陷入一段时间内震动,到时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

退一步,就算朱皇帝没有在洪武三十年薨逝,五六年时间,倭国说不定南北已经统一,瓦剌与鞑靼的局势也会变化。

刘伯温听杨帆拒绝,叹息一声,他就猜到杨帆不会接受上策,当即说道:“既然小杨大人不想停下,那就说说中策,中策当放缓对女真三部的整合,支持其中一部分部落,让其互相争斗,你坐在后面观之,如此造成辽东之外争斗不断,需要大人掌控辽东抵御外敌之像,数年之内就不会有人对小杨大人发难了。”

养寇自重?

杨帆眉毛一挑,对刘伯温说道:“刘大人,若此事败露被陛下识破,你可知是什么罪名?”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山高水远,陛下岂能事事都知晓?再说,合纵连横分化女真各部,谁又能指责你呢?只是此种行径毕竟不光彩,老夫才说是中策。”

顿了顿,刘伯温说道:“中策说完了咱们再说说下策,下策便是大人您主动上书,分割出一部分权力,将永安都司分离出去,以安朝廷之心!”

之所以说这是下策,因为永安都司如果换了人掌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掣肘杨帆的情况。

这样固然能让杨帆洗脱权臣的嫌疑,堵住朝中清流的嘴,却无异于给杨帆埋下了一个隐患。

那夜的情景在杨帆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朱元璋将奏疏浏览了一遍,脸上浮现起笑意。

“能者多劳,杨帆,你要三年,咱就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咱要看到一个繁荣的辽东行省,也要看到一个稳定的永安都司!”

朱皇帝为此事一锤定音,同意再给杨帆三年时间,不过三年时间后朝廷将收回永安都司,分割杨帆在大明东北部的权柄。

杨伯成、吴沉等人虽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的,但毕竟有了章程,三年后杨帆会交出一部分权柄,倒是也能接受。

一场庆功宴的风波,就此化解。

杨帆能急流勇退,主动出让权柄,也使得朱元璋的疑虑尽数消除。

庆功宴结束,群臣散去,杨帆却没有离开皇宫,而是去了坤宁宫探望马皇后。

十月初,应天还算不得冷,不过到了夜里,马皇后的宫殿内却关了门窗。

原本历史上的这时候,马皇后已经病逝,如今马皇后尚在,朱标也好好地活着,朱皇帝的戾气相较早些年消磨了许多。

朝政不少交给朱标与咨政的大学士,朱皇帝正在逐渐地让朱标走到台前,代替他。

有时候,朱元璋私下里甚至与马皇后说,哪一天大明取倭国,定东洋、西洋,他干脆退位,将皇位禅给朱标,带着马皇后游山玩水去,辛苦了一辈子就没好好享受过两天。

马皇后的情况比杨帆想象中要好很多,精神头不错,就是身子弱、畏冷。

杨帆与马皇后、朱婉儿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宫女来通禀,朱元璋召杨帆去武英殿议事,杨帆遂与马皇后告别,前往武英殿。

倭国安室奈美与杨帆寻求合作的事情,杨帆已经秘密奏报给朱元璋,正好趁着今日庆功宴入宫,他要与朱皇帝将此事敲定下来。

皇宫,武英殿。

朱标、徐达都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