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弥合南北,再造中华!(3 / 4)

加入书签

疆的防务与大明各都司卫所的调整,牵动何止十万百万人的利益?

朱元璋的嘴角动了动,说道:“迁都的事情暗中准备,待清查完‘科举舞弊案’后再说。”

朱元璋要看一看,究竟有多少人,牵扯到了这一桩案件里。

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初,持续了快两个月的“科举案”,终于有了突破。

翰林院翰林学士刘三吾、张以宁,一手操纵会试结果,且牵扯出身后的一票人。

黄昏,应天城出城的街道上,一支人马疾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飞扬。

路边的酒楼二楼,解缙望着他们,眼中闪过一抹神采道:“这是今日的第几队人马了?”

解缙身边吴观玄、任亨泰、吴谦、翁华四人都端着酒杯,在窗边观望。

任亨泰笑容满面,道:“第六队,都是往南边去的,且只有一队是亲军都尉府牵头,其他,全都是锦衣卫。”

吴观玄轻声说道:“此案之后,恐怕锦衣卫会彻底取代亲军都尉府,成为陛下的第一臂助,权势滔天,权势滔天啊……”

他还未说完,一边的吴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调侃道:“吴兄,又开始忧虑了?你这杞人忧天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

吴观玄据理力争,说道:“吾可不是杞人忧天,就今日锦衣卫在应天又抓了的二十多人,从今日开始赶赴各省那人,手伸到了南边,假以时日,锦衣卫岂不是权倾朝野?”

翁华拍了拍吴观玄的肩膀,说道:“吴兄,多虑了,我们来到路上可听说了,锦衣卫的副千户纪纲杀了两个百姓,其中一个的确为贼人,另外一个是被无辜牵连。”

吴观玄来了精神,他正是因为此事,才忧虑锦衣卫会不会越做越大。

翁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杨指挥使亲自审查此案,赔偿了百姓家五百两银子,纪纲受了鞭刑,罚了俸禄,杨指挥使自己也自罚俸禄,有杨指挥使这般人物坐镇锦衣卫,锦衣卫不会逾矩的。”

吴观玄听了脸色变得极为精彩,有惊讶,有欣喜,还有那么一丝尴尬,他嘀咕道:“杨指挥使又不是永远不死,谁知道在他之后的锦衣卫会什么样?万一……”

解缙等人互相看了看,解缙一把拉住吴观玄,道:“吴兄,此案如今已经水落石出,朝廷也发了榜文会重新审查考生的试卷,吾等今日当浮一大白,为陛下,为杨指挥使!来!”

吴观玄的忧虑咽进了肚子里,翁华、吴谦、任亨泰等人举杯畅饮,道。

“为陛下!为杨指挥使!干!”

这一夜,锦衣卫马不停蹄地赶赴各地,而齐聚在应天城的士子则大部分喜笑颜开,通宵达旦地畅饮,庆祝‘科举舞弊案’终是有了结果。

这一案对大明的影响至关重要,自此之后的五十多年,直到杨帆去世那一年,大明的科举都未曾闹过任何幺蛾子。

锦衣卫的抓捕从五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六月初才告一段落。

应天之外,被抓捕的官员多达两百三十六人,而官员之外的吏员、豪绅世家大族的人则多达六百余人。

他们之间往往是一个被抓,为了戴罪立功,就将同伙的罪行都抖落了出来。

使得案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科举舞弊案”,演变成了一场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扫贪”。

六月初,细雨朦胧。

刘三吾缓缓地走在青石板路上,他从未觉得走一条路有那么的漫长。

当刘三吾现身的那一刻,法场外观刑的人们瞬间沸腾。

“厚颜无耻,枉为读书人!刘三吾,你该死!”

“操纵会试坑了天下的读书人,老匹夫死不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