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2 / 4)
明军破军寨的速度的确太快了。
木头扎成的营盘在洪武大炮的摧残,以及明军夜间忽然突袭的情况下,打了元军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换做白天,或者元军有防备,明军不可能这般轻松地杀进来。
可惜,战场上没有如果。
营寨外南方,杨帆骑着战马望着已经一片火海的营寨,轻声说道:“逢恩,该你动身了,记住,先消耗敌军的体力士气,不必急于硬拼。”
瞿能早就跃跃欲试,闻言高声道:“大人放心!末将去也!”
之前,瞿能率领三千营,在辽河套那边大闹一场,将哈剌章搅扰得不胜其烦,后瞿能率领三千营主力,赶赴镇北关附近,留在辽河套的不过是少许骑兵。
杨帆今日能算计巴图,靠的就是明军强大的机动力与紧密地配合,不止是三千营,五军营主力,以及神机营都到了这里。
今夜的一战是经典的以多打少,以时间换空间,别说巴图有一万人,就算再给巴图多一倍的人马,他也要兵败。
杨帆身边除了一众亲卫之外,还跟着一个年轻人,也就二十左右的年龄,一身的文士打扮,手中还捧着一卷小册子,在不断写着什么。
李景隆见状,笑着问道:“维喆,你跟在总兵大人身边,每日什么都不做,就写你的那东西,你写什么呢?”
这青年正是已经二十岁的夏元吉,当初夏时敏一家跟随杨帆,从泉州到应天,又从应天到北平、辽东。
数年过去,曾经那个青涩少年,已经成为意气风发的青年,跟随杨帆左右。
夏元吉头都未抬,说道:“写兵法。”
李景隆哑然失笑,说道:“你随着你父亲还有学塾的先生,学的都是经史子集,如何会写兵法?”
夏元吉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记录总兵大人打仗的经历,总兵大人说,世上兵书很多,却少记录大战的具体过程,使得后人无从研究,大人要我记录下来,待到天下平定四海归一,这些战役的过程可以为我大明未来的将官,提供宝贵的经验。”
哦?
李景隆还真没想到这一点,他忍不住拱手,对杨帆行礼道:“大人深思熟略,景隆佩服。”
杨帆挥挥手,笑着说道:“行了,少拍马屁,九江,那巴图马上要冲出营寨,你带着神机营过去,依照计划行事。”
李景隆领命而去。
其实杨帆让夏元吉记录兵法的这个念头,并不是一时兴起。
洪武年间人才辈出,尤其是大将无数,可是经过了靖难之役后,明军的将官损失太多,武将的传承出了问题。
杨帆就起了这么一个念头,将战争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
待天下平定,杨帆老去,后人也能通过他指挥的战役,知道当年大明的先辈是怎么打仗,怎么克敌制胜的。
轰!
营寨的西面寨墙倒下,巴图率领大军从里面潮水一般涌出,强行突围。
相比较其他三面的明军围困,杨帆围三缺一,给了他们生的希望,这并非杨帆心善,而是为了瓦解敌军的斗志。
若是合围营寨,对方死守营寨,一旦坚持的时间长了,巴雅尔等人必定回防。
有了缺口敌军汹涌而出,一直跑出去快半里路。
这贾道站的迎战,建立在河流的南岸,这河流乃是辽河的一个支流。
他们杀出去之后跑了半里路,第一反应就是渡河,渡过河前往四平休整。
可杨帆岂能让他们走?
一支骑兵风驰电掣一般从他们的西面杀来,这骑兵也不冲阵,只是溜边对溃军展开骑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