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罢相权,削藩王!(3 / 4)

加入书签

一前一后出了武英殿,朱元璋说道:“杨帆,你觉得而今的朝局如何?”

杨帆沉吟片刻,道:“风平浪静。”

李善长深居简出,几乎很少出面,刘伯温缠绵病榻,待在府中休养。

汪广洋远在广东,听说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中书省由胡惟庸掌管,一人独相,倒是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宋濂被杨帆气得吐血后,差点归西,也返回了故乡修养身体,这浙东党与淮西勋贵的争斗,表面上看上去已经平缓了。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道:“跟咱不要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说心里话!”

杨帆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说道:“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朱元璋这才露出笑意,说道:“你这脾气倒是也变得圆滑了不少,至少还会说个假话,你说说,怎么个暗流涌动,怎么个危机四伏。”

杨帆叹息了一声,道:“臣当初在亲军都尉府坐牢的时候,太子殿下来探望臣,臣就说过一个迁移藩王到海外的想法,当时陛下也认同此法,可还是要诸王就藩各地,此举将为未来大明的危机,埋下伏笔。”

顿了顿,杨帆又说道:“臣也明白,让藩王到海外去的时机并不成熟,因为这大明刚刚建立数年,百废待兴人口凋零,各地都需要人口,万万不可能迁移人口到海外,所以,臣认为这藩王要削,不可让诸王就藩!”

朱元璋眉头微皱,在思索杨帆的话,过了一会儿,朱元璋道:“咱信得过自己的儿子,更信得过太子的能力与威望,诸王就藩再过几十年可取消,当下却是稳固我大明江山的必行之法。”

见朱元璋坚持,杨帆也不多说,话锋一转:“藩王就藩既然陛下坚持,那么丞相制度呢?陛下觉得这丞相制度还要延续多久?”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道:“哦?你觉得丞相制度,不好么?”

杨帆看了朱元璋一眼,说道:“丞相制度能延续千年,自然有可取之处,不过相权会制衡君权,若宰辅为良臣一心一意尚可,若是宰辅心怀异志,久而久之党羽遍布朝野,早晚变成祸患!”

杨帆的语气斩钉截铁,道:“所以臣认为,当今的朝局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眼下有独相胡惟庸执掌中书省,久而久之必成祸患,未来有诸王就藩后,威胁朝廷,唯有罢相权、削藩王,才可令天下长治久安!”

朱元璋停下了脚步,面色不喜不悲:他幽幽说道:“刚才你说的那番话,若是传出去,你将成为众矢之的,藩王、相权,岂是你可以随意议论的?”

杨帆笑了,说道:“陛下不是说了,我杨帆这个臭脾气改不了,既然陛下让我说,我自然要说实话。”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杨帆一眼,挥挥手,道:“你的意思咱知道了,去吧,去坤宁宫一趟,皇后知道你回来了,还惦念着你呢。”

杨帆心头一热,想起了那位慈爱温柔的皇后,躬身行礼告辞。

“臣这就去坤宁宫,臣告退!”

杨帆走了,朱元璋却站在原地久久未动,他口中喃喃说道。

“相权,相权!他说得对,这相权制衡皇权,岂能任由其存在下去?杨帆啊杨帆,你这柄宝刀且随着天德先去北平磨砺一番,待咱要你出鞘的时候,你再为咱披荆斩棘!”

杨帆当然不知道朱元璋的打算,他跟着内官来到了坤宁宫外,等待内官去通禀。

不多时,就有宫女来迎杨帆,入了坤宁宫的大门,杨帆发现这里还是和过去一样。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饭香味道,他刚往里面走了不远,就见到了马皇后。

“臣杨帆,参见皇后娘娘!”

杨帆跪地行礼,被马皇后扶着站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