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市舶司改革!(3 / 4)

加入书签

。”

周龙象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过去,他强忍怒意,为杨帆戴上官帽,“杨大人,现在可以了么?”

杨帆微微一笑,道:“这衣冠与人一样,行得正做得直,自然无所畏惧,若是心不正眸子不明,衣冠也会歪的。”

周龙象懒得再搭理杨帆,他冷哼一声,别过脸去。

朱棣抖擞精神,道:“好了,既然一切的误会都解开了,诸位,同本王一起审理此案,望诸位精诚合作,不可漏掉任何不法之徒!”

……

应天,虽然入夜了,但武英殿的灯火还亮着,对于工作狂朱老板来说,时候还早着呢。

朱标来的时候,朱元璋刚刚批阅完一封奏疏,笑着说道:“按照路程算,咱的那道圣旨,应该到泉州府了。”

朱标微微颔首,说道:“父皇,老四也在那边,您让他主审此案就好了,何必还让杨帆再当钦差?”

朱元璋随手在御案上翻找,说道:“你觉得不妥?”

朱标犹豫了片刻,道:“父皇,朝中大臣因郑国公一事,对杨先生多有不满怨恨,他去了泉州府也是为了躲避风头,儿臣知道您心里还是很看重他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别提那件事,杨帆那小子当众让咱下不来台,还逼着咱处死常茂,咱一辈子都不想见到他!”

朱元璋当时正在气头上,是真恨极了杨帆,也想杀了杨帆。

可是当他暗中送走常茂,贬黜杨帆后逐渐冷静下来,也知道杨帆的一颗赤诚之心,不过心中总归有别捏。

朱标露出笑意,继续说道:“父皇看重杨先生,将他提拔为钦差,这固然能协助四弟查清泉州府乃至于福建行省海运走私的案子,可是,也是将杨帆置于众矢之地,以他一个小小的知县来说,在泉州府,会很难。”

说着,朱标更是上前一步,道:“据儿臣所知,泉州知府刘克佐,是何真的旧部,这次泉州府的案子涉及了何家,未来,难保刘克佐不会难为杨先生。”

朱元璋终于找到了想要寻找的文书,抬起头白了朱标一眼道:“你绕来绕去说了许多,不就是想要让杨帆升官,多些自保的资本么?下次有话直说,别学那些腐儒。”

说着,他将找到的文书递给朱标道:“看看吧,杨帆一并送来的关于市舶司改革的法子。”

朱标接过了文书,仔细翻阅,越看越是惊讶。

“父皇,杨先生这‘商人牙行’与‘抽分制度’倒是巧妙,不过,将利润分摊给商人,由商人持我大明颁发的印信凭证前往海外开展贸易,未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杨帆提出了两个政策,其一是商人牙行。

所谓商人牙行,就是官方准许商人出海贸易,颁发凭证,不过要交赋税。

这办法可以充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让经济流动起来,增加市舶司的税收。

其二,是抽分制度。

从海外归来的商人货船,货物要优先由官府挑选采购,其价格与市面上持平。

官府采购之后,剩余的货物可以在固定的地点进行销售,所盈利扣除税收,其他的都归商人所有。

不过朱标的眼光也很厉害,一眼就看出这两个政策,会大大地强化商人的地位与势力。

朱元璋、朱标这两朝倒还好,再过去百八十年,恐怕沿海的商人势力会空前强大。

到时候又会回到市舶司无法收税,沿海商人互相勾结,与官员沆瀣一气的局面。

朱元璋闻言,满意地笑了:“吾儿目光长远,不过,很多事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目前来看,杨帆的这办法,对整个沿海的市舶司来说,是个不错的法子,咱想要让杨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