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灭门知府,破家县令,斩!(2 / 4)

加入书签

不是傻子,人们的神态也各不相同。

最为期待的是一位皓首老者,他名叫韩安,是晋江县耆老,一家三代务农,在百姓中颇有威望。

其他来的诸如商人、士绅等,则没有太大的兴趣,要不是给这位知县面子,他们来都不来。

“去年陛下下旨,在山东曲阜拟推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乃是利国利民的国策,本官深以为然,所以,我们晋江县也要推行这项政策。”

杨帆环视四周,将所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道:“而今黄册编写已经到了尾声,正是推行新政的好时候,诸位认为如何?”

众人陷入了一阵沉默,还是韩安先开口,说道:“杨大人,这‘摊丁入亩’好是好,与之前的税收政策有较大出入,老朽举双手支持,不过恐怕推行的阻力不小啊。”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阻力不小?本官怎么没看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事儿?诸位若是都不反对,事情就这么……”

“杨大人,草民有话要说!”士绅宁福缓缓走出来,道:“税收政策是朝廷定的,大人您说变就变?哪有这个道理?大人恐怕难以服众吧?”

杨帆瞥了宁福一眼,这宁福是晋江县几个大地主之一,为人阴险,睚眦必报。

“本官离开京城的时候,陛下亲自下了旨意,要我到了晋江县可‘自便’,这就是便宜行事之权,怎么?有谁要质疑陛下的旨意么?宁员外,你要质疑?”

宁福脸色一变,杨帆强行将“自便”解释为“便宜行事之权”,这不是强词夺理么?可宁福没胆子否决朱元璋的话,他郁闷地低下头,“草民不敢。”

见宁福吃瘪,又一士绅巴竹站了出来,说道:“杨大人有便宜行事之权,我们不敢质疑。

但大人既然做了晋江县的父母官,就该为百姓想一想,实行了多年的政令突然间大改,肯定会有乱子出现,而今晋江县不太平,山中有匪寇,若县里出了乱子,被匪寇趁虚而入,该怎么好?”

巴竹这话,就有点威胁的意味了。

晋江县多大的地方?能闹出什么乱子?百姓?这摊丁入亩是为了百姓好,百姓不会闹。

那谁闹腾,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此言一出,杨帆身后的朱棣、张桥脸色一变。

杨帆的表现很平静,道:“有乱子,平定下来就好,大乱方能大治,治乱是本官的事情,巴老板就不必为本官操心了。”

杨帆如此能言善辩,也在众人意料之中。

终于,晋江县最大的士绅地主——庄晋,开口了:“杨大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活法,您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您从没问过百姓答不答应,若是百姓不答应,再好的政令也推行不下去。”

杨帆眉毛微微一挑,道:“哦?庄员外能代表百姓了?”

庄晋表现得淡定自若,取出一份文书来,说道:“大人,这是我庄家所有佃户的联名请愿书,上面都是他们签字画押的,他们反对大人您的摊丁入亩政策,请大人您,过目!”

庄晋一领头,宁福、巴竹等十余个士绅有样学样,取出了佃户联名签署的请愿书。

洋洋洒洒的名字成百上千,韩安见到那请愿书,不由得眉头紧锁,担心地看了一眼杨帆。

杨帆还是太年轻了,心是好的,可是他怎么可能斗得过这群坐地户士绅?他走过那些请愿书,仔细打量起来,喃喃道:“原来诸位已经准备好了请愿书,就等着今日呢?好好好,这民意,本官收到了。”

庄晋露出笑容,道:“大人能听取民意,是我等晋江百姓之福啊。”

其他的士绅也跟着帮腔,纷纷夸赞杨帆。

“杨大人从谏如流,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