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海禁(2 / 3)
:“杨先生既然知道倭国有银矿的事情,想必他对倭国肯定多有了解,何不召其进宫,说不定他有什么办法对付倭寇呢?”
闻言,朱元璋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也好,那小子脑子转得快,说不定有些妙招。”
锦衣卫的衙门距离皇宫并不远,过了半个多时辰,杨帆就来到了武英殿。
此刻夕阳彻底坠入了西边,宫中亮起了一盏盏灯火。
武英殿,杨帆入内后先向朱元璋与朱标行礼,然后才问道:“不知陛下召臣入宫,所为何事?”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旁,将那封江浙送来的八百里递给杨帆,道:“杨先生,你先看看这封奏疏。”
杨帆接过奏疏,仔细看了一遍,他一张白脸迅速涨红,骂道:“大胆倭寇,竟跑到我大明的土地上撒野来了,找死!陛下,臣愿意前往江浙沿海,领兵平倭寇!不荡平倭寇,臣提头来见!”
杨帆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他对小鬼子有天生的仇恨。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杨帆全身热血上涌,恨不得现在就冲到沿海去杀倭寇。
朱标眨了眨眼睛,傻眼了,他没想到杨帆竟然是这个反应,没有任何建议,直接请命与倭寇拼命?
朱元璋摆摆手,让杨帆冷静冷静,道:“杨帆,咱找你来是想听一听你的建议,倭寇劫掠沿海不是一次两次,他们藏于海中神出鬼没,之前中书省参政冯冕给咱提了一个建议,咱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不是找我来杀倭寇的?杨帆难掩失望之色,道:“陛下,冯大人提出了什么建议?”
“冯冕认为,加大禁海力度,将所有市舶司关停,让江浙沿海与海外断绝联系,方能彻底解决倭寇。”
海禁?
杨帆闻言愣住了,然后脱口而出,道:“冯冕这个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倭寇来了灭了倭寇就好,难道关闭了市舶司,倭寇就会消失?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朱标轻声为杨帆解释,道:“杨大人,你不理政不知道市舶司的情况,市舶司每年收上的税收很少,而市舶司内的官员却数量繁多,冯大人提出关停市舶司,一来为了节省开支,二来断了倭寇里应外合之路。”
杨帆心中冷笑,他笑的不是朱标,而是笑那些江浙一带狡猾如狐的士绅商人!
杨帆恭敬地说道:“殿下,江浙靠着海运讨生活的人太多了,靠着大海行商的商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既然有这么多人靠着大海生活,为何市舶司会收不上税?您就没想过,这里面的门道么?”
朱标若有所思,杨帆继续道。
“臣以南宋举例,这南宋偏安一隅丢失了北方的大片土地,却能依靠着市舶司收税,维持了南宋的经济,苟活了一百多年,难道我大明的南边,而今还比不过南宋?”
朱标摇了摇头,反驳道:“杨大人,从中书省诸位大人呈递的税收账册来看,市舶司的确收不上多少税,否则,冯冕大人为何要裁撤市舶司?”
杨帆一声冷笑,道:“殿下,市舶司收不上税,那是因为江浙沿海等地走私猖獗,钱都进了江浙士绅商人的口袋,市舶司自然收不上多少税来,不信你可以去翻看一下前元的市舶司税收档案,就知道了。”
“云奇,马上去档案库,将前元的市舶司税收档案拿过来。”朱元璋当即大手一挥,就让云奇领着一众小内官去调阅文书,前元灭亡还没多久,它们的档案大多数都被收录在皇宫内了。
“据臣所知,北宋中期,市舶司的收入达到惊人的五十万贯,南宋的市舶司收入,更是高达一百五十万贯,最多的时候占据了南宋岁入的两成,而到了前元,大多数时候,市舶司的收入,比南宋还要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