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应天风云动(大章 二合一,求一波订阅)(2 / 7)
在意,他转头对云奇说道:“云奇,传咱的命令下去,从今日起,凡是有关于杨帆的奏折,全部留中不发!”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说道:“父皇,您这样做固然能暂时压制住他们,可是时间久了,那些官员会有逆反心理,儿臣怕爆发出来的事情,会闹出大乱子来,父皇可不要忘了当初的钱唐。”
朱标还记得,当初朱元璋想要将孟子的圣像,从文庙里面搬出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文人四处奔走,联名抗议,天下的士子纷纷响应,便是朝中的官员也对此不服,最典型的就属官员钱唐。
钱唐抬着棺材,冒死向朱元璋进谏,请朱元璋收回成命,否则他钱唐将以死明志。
钱唐之风骨刚烈,可见一般,而天下士子中,同钱唐一样,愿意以死维护孟子圣像的人,绝不会少。
朱元璋何等强硬的君王?最终却只能妥协。
贵为皇帝,朱元璋想动的还只是孟子,不是孔子,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杨帆不过是一钦差,冒犯的是孔子,闯入的是孔府,天下士子眼中的圣地,那反扑将多么猛烈,朱标不敢想。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道:“杨帆兵围孔家,拿了孔家的几个人,那几个人的身上也不干净,拿他们合情合理,杨帆又不是将孔家抄家灭族,那些官员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顿了顿,朱元璋又说道:“像钱唐那样的官员,还是少数,咱心中有数,他们翻不起什么大乱子。”
朱标的嘴角动了动,有心再说些什么,还是忍住了,他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一切都如父皇所说吧。
接下来的数日,果然如同朱标所料,官员们弹劾杨帆“暴行”的折子,好像雪花一般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很简单——留中不发。
上百封奏折递了上去,却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这下子,众官员们也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这是在保杨帆,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他们想不明白,杨帆走到哪里闯祸到哪里的混世魔王,为何这般受朱元璋的宠爱?
在连续弹劾无果之后,官员们也明白,走弹劾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不过,他们的办法可不止弹劾。
韩国公府。
李善长站在廊檐下,神情平静,听李存义讲述朱元璋近日的所作所为。
“兵围孔府,冲到孔府抓人,兄长,你说杨帆是不是疯了?他怎么敢的?冲撞了圣人,他担待的起么?”
李存义心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愤愤不平地说道:“杨帆在山东肆意妄为,对孔府不敬,可陛下呢?陛下是怎么做的?他将弹劾的奏疏都压了下来,留中不发!兄长,陛下是不是昏了头了?”
李存义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为何一味地纵容杨帆,难道,朱元璋不要天下士子的人心了么?
李善长瞥了李存义一眼,微微一笑,道:“有什么奇怪的?杨帆是上位钦点的钦差,督查山东诸事,赐予‘便宜行事之权’,上位对杨帆的荣宠,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封弹劾奏疏,就能动摇的。”
杨帆兵围孔府,缉拿嫌犯,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全看君王的心意。
朱元璋若是因为这么一点事儿,就将杨帆召回来,杨帆的脸面是小,打了他朱元璋的脸面,才是大事。
李存义恨声道:“难道我们真的拿杨帆没办法?就看着杨帆呼风唤雨,越走越高?兄长,杨帆三番两次与咱们作对,可不能放任他继续高升啊!”
“说了多少遍了,不要着急!”李善长叹了口气,道:“现在各省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山东黄册推行的事情,上位不能,也不允许山东的黄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