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戴枷理政(3 / 4)
历任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提控、都谏官等,多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有差池,而今在朝堂上说句话都不行么?陛下啊!”
说着,他朝着朱元璋望去,朱皇帝瞪了杨帆一眼,让他悠着点,别将汪广洋气出个好歹来。
“汪大人要说什么,咱准了。”
汪广洋看向杨帆,咬着牙,道:“古语有云,刑不上大夫!那些官员犯了错受罚,需顾及读书人的颜面,戴了枷锁与囚徒何异?杨大人此举,会寒了天下士人的心,陛下万万不可!”
朱元璋的眉头微微皱起,他不认为汪广洋说得对,犯了错就该受罚,别说戴枷锁,就是砍头也得受着。
可他又不想强行推动这事儿,得有人辩驳斗倒了汪广洋之流,政令才好顺理成章地推行。
朱皇帝在看杨帆后续的处理,他相信杨帆那小子不会没有准备。
杨帆瞥了汪广洋一眼,道:“汪老大人,空印案,你也参与了吧?”
汪广洋闻言眼睛一瞪,“你胡言乱语些什么!老夫怎么可能参与到其中!”
杨帆微微颔首,笑道:“哦?没有参与,那我倒要问问,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都会犯错?都要戴枷锁么?”
汪广洋眉头紧皱,道:“当然不是,我等读书人养浩然正气……”
“好一个浩然正气!”杨帆一拍手,说道:“既然养的是浩然正气,行的是康庄大道,为何要畏惧刑罚?汪大人,你张口闭口我的办法折辱了天下士子,难道默认天下的读书人都会贪赃枉法吗?”
这……
汪广洋后退了两步,指着杨帆嘴唇直哆嗦,“你,你无礼!”
杨帆上前一步,目光咄咄逼人:“有小礼而无大义,要那小礼何用?我杨帆最看不起道貌岸然之徒!”
汪广洋的眼前一黑,他这辈子都没有被人骂“有小礼而无大义”过。
老爷子心情一激动,两眼一翻直接晕死过去。
瞬间朝会乱成一团,毛骧带着人将老爷子抬去找御医去了。
杨帆心里有些不安,他是不是有点过了?别真把老头儿气死了。
胡惟庸见无人敢站出来反驳杨帆,想了想走出来,道:“陛下,臣认为小杨大人的办法不是不行,那些犯错的官员该罚,可是此举未免太惊世骇俗,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有官员戴枷锁办公的。”
说着,他朝杨帆那边看了一眼,继续道:“臣绝无为那些官员开脱的意思,只是这样做被天下百姓看到了,有损朝廷的威信,有损陛下的威严,这以后朝廷又该怎样统领万民呢?”
胡惟庸吸取了汪广洋的教训,绝口不提士人的尊严,而是将朝廷的威信与朱皇帝的威严拿出来做挡箭牌。
胡惟庸的小心思瞒不过朱元璋,不过朱皇帝没拆穿他,而是装模作样地说道:“胡相说的,有些道理。”
杨帆就知道,胡惟庸不可能一直保持缄默,他将矛头对准了胡惟庸,问道:“请问胡相,前元对待官员,是宽纵还是严格?”
胡惟庸心头一跳,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他琢磨了片刻,道:“小杨大人提前元作甚?”
杨帆冷笑一声,道:“胡大人不敢说,我来说,前元对官员宽纵,其财政的收入以盐税为主,创造的‘食盐法’更是按照百姓的人口强制分摊盐额,再征收盐税!”
说着,他环视众人,继续道:“即便是丰收年份,由于盐税过高,百姓不得不卖儿卖女卖妻子交赋税,故以我来看,这财政与军务、政务一样,事关我大明的兴衰命脉!”
颜希哲作为户部尚书,听闻杨帆一席话,不禁来了兴致,觉得杨帆此人对于财政,竟然有极为深刻的见解,不
↑返回顶部↑